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8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Partial safety factors must be evaluated precisely for the given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to ensure the certain level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due to uncertain factors. The current studies of partial safety factors do not consider human error in construction for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 mathematically model should be improved to simulate the partial safety coefficient concerned uncertainty factors which concern the effect of human error in construction. We employ the contaminated distribution to obtain the realistic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variance of variabl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which coexist with random error human error. The reasonable partial safety coefficient can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alistic valu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concerned the effects of random error and gross error.  相似文献   
72.
寇雄  成圣复 《船舶工程》1997,(6):10-12,18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经济指标为衡准,在考虑了航线的船型,港口装卸效率等因素后,对我国煤炭海运系统中的主要航线运量分配方案最优化进行讨论,为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制订合理发展我国煤炭海运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卢曦  郑松林  褚超美  寇宏滨 《汽车工程》2006,28(11):993-996
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汽车结构件低载强化特性确定方法。通过足够样本的训练,构造出一个有效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于给定的强化载荷和强化次数,应用构造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确定相应的低载强化效果。经过对某汽车前梁和传动系齿轮低载强化特性的试验验证,证实了该神经网络可以准确快捷地预测不同强化载荷和强化次数下结构的强化效果。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精度,为基于低载强化的汽车产品轻量化设计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74.
寇发荣  方宗德  赵研 《汽车技术》2007,(5):34-36,43
在分析汽车传统被动悬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型主动悬架结构。介绍了该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二自由度的主动悬架数学模型。采用天棚控制策略,设计并研制了主动悬架样机及试验台架,进行了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台架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该主动悬架能有效改善汽车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5.
在分析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汽车主动悬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时滞的EHA汽车主动悬架模型,研究了时滞对模糊控制主动悬架动态性能的影响.论述了解决控制时滞问题的主要策略,对带有时滞补偿的EHA模糊主动悬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滞补偿算法明显改善了EHA主动悬架的控制效果,为主动悬架样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组合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其中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 m连续组合梁桥形式,全长5 440m,共64孔,跨径布置主要采用6×85 m和5×85m2种形式.组合梁采用单箱单室分幅等高连续梁,由开口钢箱梁和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钉联结而成.钢箱梁为倒梯形结构;混凝土桥面板为横向整块预制,在剪力钉处设置预留槽.为改善混凝土桥面板的横向受力性能,该桥组合梁截面设置小纵梁;为保持桥面板的整体性,剪力钉采用集束式布置方式.组合梁采用大型运架一体浮吊整孔安装架设,逐孔合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