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6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the wheel wear evolution and related vehicle dynamics of high-speed trains with an operating distance (OD) of around two million kilometres. A long-term experimental test lasting two years was conducted to record the wheel profiles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s of various trainsets. The wheel wear, namely the profile shape, worn distribution and wheelset conicity, is investigated for several continuous reprofiling cycles. Typical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ride quality is examined with increasing OD. In addition, the vibration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uspensions are investigated in both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wear concentrates on the nominal rolling radius, and the wear rate increases with OD because of the surface softening resulting from the loss of wheel material. The vibration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is aggravat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equivalent conicity of the wheelset, which rise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he wheel wear and OD. High-frequency vibrations arise in the bogie and car body related to the track arrangement and wheel out-of-roundness, causing the ride comfort to worsen significantly. Additionally, the system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Summaries and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regarding the wheel wear and related vehicle dynamics of high-speed trains over long operating times and distances.  相似文献   
22.
介绍电火花加工中的抬刀过程及其所涉及到的参数,推导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加工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以DSP为核心的抬刀过程的控制方案。在DCS2407A应用开发平台上用汇编和C语言编写软件并给出部分硬件电路。实验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对进一步研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陈强  李学斌  臧晓秋  马林 《铁道勘察》2007,33(Z1):97-100
在实体退化等参单元的基础上,引入板壳理论的基本假定,构造了三维8~20节点实体退化板壳组合单元。由于同一个单元包含了不同的板壳组件,不同的板壳组件又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组成,同一个板壳组件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材料分段(允许材料为空,相应的材料参数置零),单元刚度矩阵需要通过对不同的材料分区分块积分后叠加组合而成。板壳组件的应力应变由整体笛卡儿坐标系下单元的应力应变经过坐标转换后求出。桃河特大桥的施工过程及成桥静动载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组合结构桥梁的单元剖分数量,提高计算效率,并且精度完全能够满足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浅谈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客运专线是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建设目标是达到国际一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新颁布的200~350km/h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对隧道的开挖、支护、防水、混凝土等工程(产品)提出新的要求,阐述质检工作突破传统思维定势,适应时代的需求,以及所制定一系列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及RFJD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了RFID系统作为点式设备在轨道交通领域主要在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情况,并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领域欧洲标准的RFID产品(也称为查询应答器)的参数选择、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6.
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考察网格和湍流模型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湍流模型,须将y+值、边界层网格总厚度和宽高比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以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在一定范围内计算误差会随着湍流区域网格的细化而减小;低雷诺数总括壁面函数和SST k-ω湍流模型相结合能获得比采用Standard K-ε模型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7.
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基于此结构,根据器材管理信息和业务流程,选择了合理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运用软件工程原理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采用网络技术、Oracle数据库和容错技术,实现了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软界面和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的研究严格遵循军用软件开发规范,整个软件开发过程规范化、系统化、工程化,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结果也充分表明,该系统基本能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8.
海洋资源勘探不断向深海发展,适合深海作业的半潜式平台成为研究热点,而稳性校核多是针对自升式平台,少有对半潜式平台的稳性研究。考虑到柱稳式平台与自升式平台稳性恒准的差异,本文针对半潜式平台,用Moses软件计算半潜式平台稳性,具体做法为对某一半潜式平台进行数字化建模,之后通过改变横摇角得到平台的风倾力矩和复原力矩曲线,从而对平台的完整稳性、碰撞破损稳性以及单舱进水剩余稳性进行分析校核。得出结论如下:1)该平台在油田拖航下最危险的情况为艏摇角60°时,在其它工况下最危险的情况为艏摇角30°时;2)半潜式平台吃水的增大不利于平台的完整稳性;3)在油田拖航工况下,舱室的组合碰撞破损对平台稳性影响最小;4)对于碰撞破损稳性来说,半潜式平台的稳性程度不一定随着吃水增加而降低,具体情况要根据在不同吃水下不同的舱室组合来判断;5)平台在作业工况、远洋拖航工况和油田拖航工况下最危险的进水舱室分别为WB01P、FWD4P和AFT3P;6)平台的吃水增加不利于平台单舱进水后的剩余稳性。希望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其他半潜式平台的稳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为满足潮间带、近海和远海等不同海况下的风电运维工作,设计了水陆两栖三体风电运维船.针对三体船连接桥强度相对较弱、载荷较为复杂且在陆上工况时需支撑整个船体质量的特殊强度要求,设计板架式和箱型梁2种连接桥结构方案,确定船体结构强度理论、载荷和约束条件,对这2种结构方案在海上和陆上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结合运维工作要求将其改进为结构较强的方案,校核改进后的结构强度,最终得到结构强度满足要求且快速性和经济性更优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30.
以河北沿海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处理深厚软基的试验结果为基础,对用该方法处理深厚软基的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及固结系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