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三坐标测量机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  付伟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231-233,251
三坐标测量机可以用于各种形位公差的测量.被成为测量中心.本文提出了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引入三坐标测量机来改进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了有效对抗日趋严重的反舰导弹威胁,大力发展舰载电子战技术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舰载电子对抗技术主要包括舰艇隐身、电子侦察告警、一次性干扰装置与有源干扰机等等。本对此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3.
首先分析红外干扰弹的主要技术指标,然后介绍了舰载红外干扰弹的战术使用和投放技术,最后简述了舰载红外干扰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付伟 《国外舰船工程》2002,(4):15-18,22
舰艇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外军舰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外已研究和了各种隐身战舰,舰艇隐身技术日趋成熟。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声隐身、磁特性隐身和光电隐身等等。  相似文献   
25.
在沿线缺乏优质填料的情况下,为满足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要求,黄土需采取处治措施后才能用作路基填筑.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方案的处治黄土物性指标、击实特性以及强度与变形特性,确定了黄土填料最佳处治方案,并对其长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治后黄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均增大,但液限提高程度相对塑限要大;处治后黄土的强度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不同方法的处治效果依次为:水泥处治>水泥+石灰处治>石灰处治;在最优含水率附近施工能获得较高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26.
1 前言 我公司车架车间原有4条装配线,其中2条间歇式运输链可以生产长度小于9.8 m和7.5 m的车架产品;2条台式装配线可以生产长度12m以内的车架产品.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在TBM施工环境中,准确查明TBM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可有效避免卡机、涌水突泥等地质问题。但是,受TBM施工极狭小空间、极复杂电磁干扰等特殊环境限制,传统超前地质预报手段难以有效实施。在大量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调研的基础之上,本文开展TBM施工环境多项预报技术的优缺点、准确率对比试验研究,建立极端复杂地质环境TBM施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提出宽大断裂、强富水等复杂地质环境下超前地质预报解决方案。研究结论:(1)TBM施工条件地下水探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激发极化探测方法对地下水体预测较为准确,并对TBM施工适宜性较好,可以有效解决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地下水体探测问题;(2)极复杂地质环境TBM施工弹性波反射法类预报方法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HSP及三维地震(SAP)在TBM条件下对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敏感性较强,且对隧道施工干扰较小,对TBM施工环境适宜性较好;(3)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TBM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及施工,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28.
舰艇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舰艇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外军舰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外已研制和装备了各种隐身战舰,舰艇隐身技术日趋成熟。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声隐身、磁特性隐身和光电隐身等,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9.
舰载雷达干扰技术包括雷达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大部分。本概述了舰挺雷达无源与有源隐身、雷达有源干扰机、雷达一次性干扰机和雷达无源压制式与欺骗式干扰,以及舰载一次性投放设备。  相似文献   
30.
沥青混凝土是当前道路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采用材料对路面进行施工能够有效的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路面的质量以及行车的安全。本文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