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在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部分地市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各地的ETC用户数量却始终很低,如何将ETC技术市场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我国在ETC技术的应用方面所遇到的阻力和存在的问题,建立我国的ETC技术市场化的数学模型。最后,为推动我国ETC技术市场化的进程,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2.
分析现有系泊系统的不足,讨论了电磁技术在码头系泊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借鉴国内外电磁技术在水运事业中应用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码头电磁系泊装置。详细介绍电磁系泊装置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并以新型电磁系泊装置在浮式系靠泊结构中的应用为例,重点进行了系缆力的验算。结果表明:电磁系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方便等特点,能够提高系靠泊效率、改善码头结构受力。  相似文献   
43.
在全面回顾我国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各地信息平台建设表现出的差异性,指出目前出现的差异性属于在信息平台统一的功能定位之下,同一事物不同发展过程中和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具体分析了信息平台统一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三种适合我国当前不同情况的可行的信息平台发展模式:政府行为型、政府建设-企业运营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型,从建设模式、运行模式、服务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三种发展模式,并对比分析了三种发展模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潜浮式倒悬索跨海大桥这一新桥型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探讨了潜浮式倒悬索跨海大桥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法和详细的步骤,内容包括桩基、承台、桥墩、锚碇、索系和主梁,讨论了施工难点及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开发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ITS体系框架开发的研究背景、概念、内容;明确提出了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及开发思路,并对ITS体系框架的开发过程以图表形式作了详细说明,旨在全面了解我国ITS的开发研究;最后指出ITS技术的实施是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6.
国标《智能运输系统数据字典要求》是用于ITS数据字典开发的标准规范,指导建立ITS各个应用层次的数据字典,避免数据重复定义和资源浪费,为实现交通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线路以服务内部游客出行为主,为更好把握景区外部的客流来源以及其与其他方式的换乘比例,研究提出基于游客出行方式链的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方法,从出行节点识别、客源市场分析、游玩时间特征等方面逐层研判出行方式选择,并在湖南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空轨项目中进行应用,为景区中运量轨道交通客流分析和运营组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可达性是评估交通便利程度的有效指标,城市公共交通良好的可达性能够吸引更多人选择这类方式出行.基于公交刷卡、发车时间间隔等多源数据,提出考虑线路和流量的车站等待时间计算方法;利用换乘时间阈值拼接出行数据,获取起讫车站出行时间,建立两阶段机会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评估公交网络实际可达性.研究表明:车站服务可达性和网络可达性均呈现城市中心高、郊区低、沿地铁变化趋势明显的特征,线路越多的车站可达性越高;传统的定值设置方法会低估高可达性车站的可达性水平,考虑流量和线路的等待时间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交通厅的共同资助下,完成了《江苏省ITS体系框架研究》。该项目作为“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支持系统及技术跟踪”的研究专题和配套项目,在中国国家ITS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对于ITS 的特色需求,编制了江苏省地方ITS体系框架。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并完成省级层面(直辖市除外)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研究。本文概要介绍了该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明确提出了地方ITS体系框架的概念和开发方法,概要介绍了江苏省ITS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应用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0.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及支持系统开发》,目前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介绍了中国ITS体系框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是中国ITS体系框架(第二版)的修订情况,包括体系框架开发理论与方法的完善、中国ITS用户服务的更新、国家框架内容的全面修订等;二是支持体系框架编制全过程的软件系统(ITSA-CASS)的开发和应用情况;三是地方ITS体系框架的编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