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汶川地震中失稳的干磨房滑坡为例,经充分分析工点的地质情况,结合FFT变换和3DEC离散元技术,提出一种新的陡倾斜坡动力失稳响应和失稳模式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在相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陡倾顺层硬岩斜坡坡体中上部出现显著破坏面,坡脚无明显破坏;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坡体中上部及坡脚均出现显著破坏面,破坏程度更严重;两类斜坡在同一水平高度处,由坡表向坡内一定范围内均出现显著破坏。研究成果有利于西南地区岩质斜坡失稳评价及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52.
结合我国舰船现代化改装实际需求,综合分析美、俄舰船现代化改装系列标准,对其先进成熟的组织管理方法、实施方案、通用技术要求等进行转化应用分析,并提出我国舰船现代化改装标准化工作建议,对提高我国舰船现代化改装工作水平、促进舰船使用寿命延长和战斗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张悦  周举成 《北方交通》2012,(11):58-61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多个不同的倒装式路面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导入到nSoft软件进行疲劳分析,得到不同倒装式路面结构模型的抗疲劳性能。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得到的不同倒装式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得出各倒装式路面结构参数对倒装式路面结构抗疲劳性能影响程度的依次顺序。研究结论对以提高倒装式路面结构抗疲劳性能为目标的路面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文章介绍了适用于汽车白车身焊装门盖线换模机构可升降导向杆装置的一种驱动机构新型设计,该设计通过控制信号对气缸阀岛切换,从而快速实现模具上下线切换,可以有效节省模具切换下线的时间及人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加装了安全带提醒装置的车辆的试驾及效果分析,阐述了安全带提醒装置对于提高安全带佩戴率进而提高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普通公路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悦 《北方交通》2013,(5):33-36
针对普通公路采用乳化沥青冷再生下面层结构进行研究,利用废旧沥青路面混合料RAP进行了级配试验、马歇尔试验、干湿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确定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同时,针对普通公路典型冷再生路面施工,从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开放交通至检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用于下面层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7.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直观的、易于理解和实现的科学算法,将决策树算法积极运用于学生选课系统中能够获得诸多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决策树以及决策树分类算法中最常使用的C4.5算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决策树算法在学生选课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美国海军近海战斗舰通过安装不同任务包以完成其主要作战任务,模块化的任务包设计使近海战斗舰实现了"一舰多能".但由于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任务包的研制进度受到严重拖延.本文深入剖析了近海战斗舰各任务包的组成和技术性能,并从采办价格、研制进度和重量限制等方面分析了任务包的研制现状.最后,在总结近海战斗舰项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未来海军舰船模块化设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9.
何世永  李晓虎  刘琪  张悦  唐冉松  梁波 《公路》2023,(11):192-199
为研究隧道群内隧道间纵向间距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采用驾驶人实车试验方案,借助眼动仪和MP150生理仪采集了10名驾驶人的瞳孔面积以及心电信号数据,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表征不同隧道间纵向间距下隧道群中各相邻区段的生理负荷。结果表明: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率、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在隧道群中各区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驾驶人在第二隧道入口段瞳孔面积变化率最大,第一隧道中间段SDNN最大;在隧道群的第二隧道入口段和第一隧道出口段的生理负荷最大,其次是纵向间距段;第一隧道中间段的综合负荷较低。隧道群纵向间距在0~110 m驾驶人的综合生理负荷增加并达到最大,隧道群纵向间距在110~200 m,驾驶人的综合生理负荷降低,在150 m后变化趋近平缓。建议对于纵向间距小于150 m的隧道群,在隧道之间设置遮光棚,以减小驾驶人明暗适应带来的综合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60.
为提升某车型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乘员保护性能,开展了假人伤害等级评定项、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试验方法及优化方案研究。首先,通过仿真对标试验的方式建立准确模型;然后,增加侧气帘、优化安全带、安全气囊点火时间及参数、优化转向管柱支架和仪表板支架结构;最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假人大腿和髋部、腿部和脚部等级由一般(M)和较差(P)提升到了优秀(G)和良好(A),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评定项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小偏置碰总体评价由较差(P)提升为优秀(G);乘员加权伤害指标(WIC)降低了22.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