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67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51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Objective]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of single ring-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porous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installed in the inner wall under acoustic excitation. [Method ]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fluid theory model of Johnson–Champoux–Allard (JCA) and the transfer matrix of the multilayer medium, a theoretical formula of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multilayer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s is derived. The thre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of a single ring-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 with porous fiber materials under acoustic excitation, namely acoustic solid modeling of porous media, finite element model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imposition of impedance boundary on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re then verified and compared.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sound-absorbing material's thickness, backed-air gap, static flow resistance, and material arrangement order on the acoust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ylindrical shell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laying porous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on the cylindrical shell internally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acoustic radiation of c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curve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resulting trend of the vibration and sound radiation of the cylindrical shell. [Conclusion]The acoust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rough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arrangement order of th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 2023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492.
为探究颗粒粒径对微生物固化砂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选用4种不同粒径范围的土样,通过风洞试验以及表面强度、碳酸钙含量测定等试验,从宏观角度分析粒径对微生物固化砂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采用SEM扫描电镜观测,从微观角度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较小的土样,孔隙面积和孔喉直径较小,更易发挥碳酸钙晶体的填充和胶结作用,土体表面形成的固结层更加密实,抗风蚀能力更强且时效性更好。  相似文献   
493.
为研究不同风向角下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利用多体车辆动力学研究方法,对不同风向角下的某型动车组的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把气动载荷处理为时间函数,将其输入多体动力学软件,对动车组在风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利用8节连挂动车组模型,分别分析各辆车在不同风向角下的运行安全性。分析发现:头车受风载的影响最为明显,在风速20 m/s、车速300 km/h下的工况相较于在风速25 m/s、车速200 km/h下的工况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大。其中在风速20 m/s、车速300 km/h下的工况105°风向角的风载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94.
为解决CFRP丝股现有内锥形锚具锚固区的径向挤压应力分布不合理及丝股在受荷端存在弯折等问题,研制了双筒黏结型锚具。该新型锚具在传统内锥形锚具内,置入一个带有多条纵向切缝的钢质套管,套管切缝的宽度沿纵向渐变,则套管的径向收缩刚度随之渐变,此举可避免小孔端挤压应力过大,以实现径向挤压应力的合理分布。套管包裹住CFRP丝股,以环氧树脂作为黏结介质,并对锚具进行预紧。利用ANSYS软件对6组不同丝间距和套管壁厚的新型锚具进行受力模拟,得出最优锚具设计尺寸参数,探明了锚固区筋材应力分布情况;制作现有传统内锥形锚具及新型锚具,对19丝Φ5的丝股进行静力拉伸试验,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锚具锚固效率系数可达到110%,相比普通内锥形锚具提高了近30%;丝间距以1~2 mm为宜,丝间距越小锚固性能越好;套管、预紧力对提高锚固性能影响很大,套管的壁厚在4~6 mm为宜,在此范围内壁厚越大,丝间距对锚固性能的影响越弱;预紧力大小约等于锚固系统极限承载力时,锚固效率相对于无预紧作用提高12%。  相似文献   
495.
重庆北站是重庆铁路枢纽的四个主客运站之一,承担着枢纽东西方向通道客运作业,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枢纽内客运组织的顺畅性。本文通过对重庆北站既有客运通道、车站能力、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重庆北站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可为重庆北站后期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96.
我国已建设大量的大跨PC (prestressed concrete)连续刚构桥,其墩高可达百米及以上,存在遭受强震的可能,尤其是在西部高地震风险区,连续刚构桥主墩与主梁是刚性连接,主梁与桥墩共同承担地震力.为促进刚构桥的抗震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近期经受地震考验的几座刚构桥的震害表现;然后,从抗震理论及模型试验、减隔震(耗能)设计和震后修复等方面,对连续刚构桥桥墩、上部结构、基础等主要构件以及全桥整体抗震性能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述,刚构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高阶效应及墩梁固结处纵桥向弯矩对桥墩地震反映影响较大,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中主梁开裂及损伤问题易被忽视,低墩或双柱墩刚构桥已展开墩底及基础隔震研究;最后,对未来可开展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强震下箱梁的开裂机理及损伤控制,基于新型材料及耗能构件组成的高墩,基础隔震及高墩底部隔震的实用技术,箱梁及空心墩的地震损伤识别及震后修复,(近)跨断层地震作用下刚构桥的渐进倒塌机理与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