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9篇
  免费   682篇
公路运输   2447篇
综合类   2825篇
水路运输   2549篇
铁路运输   1394篇
综合运输   28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针对茂县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及其影响区所遇到的挤压性变形问题,通过对1号斜井及左洞前期施工变形统计分析,以及现场锚杆施工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工艺改进前,1号斜井和左洞收敛均值分别为689.2 mm和624.8 mm,且1号斜井变形不收敛,左洞收敛时间达6个月;锚杆工艺改进后,左、右洞水平收敛均值分别为320.4 mm和141.2 mm,相比左洞工艺调整前分别下降77.4%和40.6%,且收敛时间缩短至约4个月;按"孔腔通畅+非收缩浆液+可简单验证和不可逆转灌注满浆"的思路综合性改进锚杆施工工艺可显著提升锚杆质量,发挥其在抑制隧道挤压性变形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内易出现无线接入点(AP)信号故障的情况,选取该线路张江高科站和金科路站作为研究对象,对AP信号强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产生通信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采用专业软件建立车站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模型仿真场强分布,分析了车站内AP信号随距离变化的分布特点。分析了AP在有车和无车时的信号强度变化情况以及两车站内AP信号强度分布的相似性。同时根据理论分析得到AP信号受干扰的原因,并从降低干扰源、切断干扰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保障良好的通信质量。可为其他车站的AP信号强度分析和通信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以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京顺站区间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开展地层变形监测试验,研究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诱发的地层横向和纵向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盾构施工诱发地层变形规律总体符合Peck沉降曲线,但由于地层差异和施工控制等原因,沉降槽两侧并不完全对称,横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两侧20 m,纵向影响范围约为盾体前后60 m,变形值在0~-25 mm之间;盾构通过和盾尾脱离管片时地层变形较大,两者之和通常大于总沉降的60%;同步注浆控制地层变形效果显著,但有一定时间的延滞,必须根据风险要求控制好浆液的凝结时间。  相似文献   
994.
为准确获取!水河特大桥主梁用C5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对单掺粉煤灰、矿渣以及粉煤灰与矿渣复掺后均为20%条件下的C5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均大大抑制了C5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的增加,在同水胶比条件下,粉煤灰与矿渣的复掺与单掺粉煤灰或单掺矿渣相比,其抑制C5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徐变增加的效果明显,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其抑制效果更显著。粉煤灰与矿渣复掺20%的C5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解决了!水河特大桥混凝土结构超高泵送、低徐变等技术难题,对类似工程的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可为相应规范的修订积累原始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5.
以两岔河大桥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软件,基于有限元—离散元耦合分析技术,建立能够精确反映地形地质条件的精细地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对上游侧陡崖边坡破坏模式以及上游侧陡崖失稳对邻近桥梁安全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游侧陡崖边坡的破坏模式是错落式破坏;上游侧陡崖边坡失稳后,破坏岩体将可能撞击桥梁墩台底部,从而导致桥梁垮塌;并根据破坏模式给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铁路钢轨异常波磨问题,在某高铁线路两侧对未发生异常波磨和发生波磨路段进行了噪声测试.发生波磨与未发生波磨区段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30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远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2~4 dB(A),近轨侧前者比后者增加5~7 dB(A);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630 Hz、1 25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接近10 dB(A).(2)对于250 km/h动车组,动车组通过时段的等效声级变化不明显[1.0 dB(A)以内];315 Hz及以下的低频噪声基本不发生变化,在500 Hz、1 000 Hz处出现增量峰值,峰值增量2~3 dB(A).(3)根据理论计算,对于2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490 Hz左右;对于350 km/h动车组,一阶振动频率约在600 Hz左右,与现场噪声峰值出现频率的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97.
以117.6 k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介绍了其电气系统设计和防雷设计。利用该电站的运行数据,分析并计算了运行期间电气系统效率、光电转换效率、光伏逆变器效率以及PV方阵转换效率等电气性能参数,并根据现有太阳能资源条件计算了该电站系统经济性指标,为在中南地区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运用基于矩量法的电磁分析软件CDEGS建立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与弱电系统接地耦合模型,并对其雷电流作用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支柱遭受雷击时,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不同距离、不同土壤电阻率和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情况对弱电系统和贯通地线雷击特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不连接时,贯通地线的电压几乎不变;当两者连接时,随着两者距离的增大,弱电系统的电压不断减小,贯通地线的电压不断增大。随着土壤电阻率增大,接地系统的电压幅值不断增大;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时弱电系统电压比未连接时高,贯通地线的电压比未连接时低。同时,分析不同情况下弱电系统的安全距离大小与规律,得出弱电系统的安全距离随着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弱电系统与综合接地系统连接时的安全距离比未连接时的大。  相似文献   
999.
当高速铁路馈线电缆运行时,其线芯会有交变电流通过,并在馈线电缆金属护层产生感应电动势,当感应电动势过大时,会危及人身安全,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甚至于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为研究该电动势的影响因素和接地方式的影响规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建立电缆模型及高速铁路全并联AT供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电缆在单端接地、中点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护层感应电压及接地电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馈线电缆在敷设长度小于1.1 km时,宜采取单端接地方式;长度为1.1~1.9 km时,宜采取中间直接接地方式;长度大于1.9 km时,宜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为工程中电缆护层的接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界定,通过分析占比较大的标准车站公共区常规布置模式存在问题,从客流特征和人类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出发,得出影响公共区布局优劣的关键因素,在于增加有效进站点选择和提高服务水平,并提出针对较大客流、较小客流及较大进站客流这3种客流特征所对应的车站空间布局模式解决方案,从规模、空间、功能、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布局特征和优劣。尤其是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愈加普遍的安检要求,从运营安全出发,分析应具有的公共区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明确地铁标准车站通用标准设计应具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