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89篇
铁路运输   1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结合高速客运专线大吨位预应力简支箱梁的架设,针对架梁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从作业人员、机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确保架梁安全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2.
介绍国道112线35标段双幅桥同时同步转体的施工过程和控制方法,并阐述跨铁路要点转体施工准备、试转、预转、正式转体各步骤的工作及转体同步控制。  相似文献   
163.
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是基坑开挖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超深基坑开挖工程更为突出。本文结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项目,结合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手段,对工作井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周边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基于监测数据揭示工作井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周边地表沉降规律,并对导致周边土体沉降突发的主要因素进行判别分析,最后给出降水引起周边建筑物沉降值的计算方法,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4.
郑徐高速铁路开兰2#制梁场,墩高18.35m,桥面至450t提梁机主梁距离不能满足架桥机高度,双向架梁架桥机需降至低位调头施工。架桥机低位调头主要利用提梁机、运梁车和架桥机自身特性来完成,介绍了相关工艺,并提出了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低位调头方案周密、严谨、可行,为特殊条件下高速铁路制梁场的规划和新型运架设备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5.
合肥地铁一号线7标盾构机在已施工完成的水阳江站过站,改进了主机在接收井、车站平移时铺设钢板的传统方式,改为在机体下方铺设轨道、主机焊接轮组实现机体移动的优化方案。详细介绍了优化方案施工过程。与传统盾构机过站方案对比,优化方案缩短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对今后同类型的盾构机过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6.
结合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施工中线形和应力受日照温度效应影响较大的特点,通过日照温度场测试,得到了箱梁竖向温度梯度的拟合公式,并将拟合公式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中进行计算,计算的线形与应力变化均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10:00以后标高变化较大,呈现为整体下挠的状态;在下午16:00时,梁体线形下挠值最大,悬臂端部达到12.9mm。在日照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顶板应力变化明显,而梁体底板应力变化较小。可为后续施工阶段探究日照温度对梁体线形和应力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主要介绍对Harris20-20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计费系统的分析与纠错,功能的扩充,使其更加适合Harris20-20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计费、出帐操作.  相似文献   
168.
城际铁路建设中,由于受不同地域和线路设计条件的制约,架梁施工线路上经常会出现小曲线半径超出运架设备设计适应范围的工况。结合新白广城际铁路项目详细说明了TLJ900型架桥机和TLC900型运梁车的后支腿台车、辅助支腿、驮梁小车、悬臂梁天车改造为可回转式结构及增加行程的方案,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小曲线半径下无法进行过孔、喂梁、架梁施工的技术困境,提高了现有设备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对后续类似施工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9.
依托尤家四片区市政雨、污水管下穿高架结构工程案例,通过Midas/GTS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依据工作井施作、顶管顶进等工序分析顶管施工全过程对高架结构的影响。计算表明:(1)墩柱沉降与桩基持力层密切相关,进入较好持力层能较好抵抗顶管施工期间对墩柱沉降影响。(2)墩顶横向水平位移在顶管位于外侧相比下穿受到的影响更大,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有水平距离,下部桩长的影响不大。(3)墩顶纵向水平位移受顶管敷设路径与高架结构垂直方向影响;桥墩单侧有顶管顶进作用时,较双侧施工受到的影响大。监测表明数值模拟能较好的反映施工过程对高架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为控制隧道穿越强富水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以天河山隧道为例,采用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衬砌水压力特征,得出相较于传统的无环向盲管而言,有环向盲管的配置使得衬砌背后水压力轻微减小;在衬砌结构的关键交接点上的衬砌背后水压力的数值相对于非交叉位置衬砌背后水压力值较小;围岩底部排水系统和衬砌环向与纵向盲管排水系统之间相互配合,此种设置能够降低高水压富水裂隙岩体隧道衬砌背后的水压力。同时提出了“反压土石回填+型钢支撑+小导管注浆+超前管棚注浆”控制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隧道钢拱架最大受力位置为拱顶,受拉值为45.3 MPa,最大围岩压力出现在左侧拱墙,为0.129 5 MPa,且二者在仰拱施作完成后围岩压力趋于稳定,说明整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