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255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2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龙海滨  胡建华 《中外公路》2013,33(1):181-185
该文介绍了世界第一大跨高墩混凝土四塔斜拉桥——赤石特大桥的建设条件、方案构思以及结构设计,并探讨了大跨径高墩多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选择、合理成桥状态确定及超高塔设计与施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湘西矮寨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塔梁分离式悬索桥存在的塔梁分离区域刚度跳跃和变形不协调造成的该区域构件受力分配不合理问题,通过逐步减小吊跨比对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的应力、变形及疲劳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塔梁分离式极限无索区长度,进而提出改善无索区受力性能的措施.研究表明钢桁加劲梁下弦杆的疲劳性能对吊跨比的变化最为敏感,是控制无索区长度进一步增大的主要因素;而在无索区设置竖向或斜向辅助地锚索能够使其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3.
探讨了刘家院子隧道Zk13+ 210~Zk13+ 320段换拱的设计方法,同时用midas计算软件对换拱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换拱之后衬砌的位移及应力,以此来评价换拱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对换拱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黄征  李永汉 《交通标准化》2013,(21):116-118
分析湖南省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的应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并从可变信息发布系统应用功能的角度.对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设备选型、规模确定、布点及显示内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5.
彭厚德 《水运工程》2013,(4):139-141
结合湘江下游2 000吨级航道建设,分析现有跨河桥梁对航道等级提升的影响,提出对通航净空不够的桥梁,应根据现状船型分析碍航天数,并综合考虑桥梁改造难度确定处理方案,既保证通航安全,又兼顾航道升级的经济可行性,不能机械执行《内河通航标准》.  相似文献   
76.
凤凰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 AAAA 级景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和自驾车旅游方式的兴起,每天数万车辆进出凤凰,产生较为突出的交通拥挤、进出难和停车难问题。文中通过收集大量现状交通数据和现有道路网情况,结合凤凰县未来旅游业发展,在保护旅游景区和提高旅游品质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凤凰县经济发展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为解决岩溶地区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特大型溶洞难跨越的问题,采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特大型溶洞的特点与处治难点,提出采用"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钢筋混凝土挡墙"组合处治结构与洞渣回填综合处治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以回填为基础、自下而上交叉施工处治结构的施工方法,并提出洞渣回填、承载桩基、纵横框架梁板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施工等关键技术。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溶洞处治效果良好,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78.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斜交角度分别为15°、30°、45°的斜交空心板梁模型,进行考虑材料非线性的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各种斜交角度空心板梁从承受荷载直至最终破坏的整个受力过程中的荷载-位移曲线、板梁中预应力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分析表明,不论斜交角度如何,斜交空心板梁的受力过程都可划分为预加力反拱及弹性受力、混凝土开裂及带裂缝工作、预应力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等4个阶段。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在对称荷载和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各种角度的斜交空心板的极限荷载、截面的破坏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以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为依据,总结修正斜交空心板截面强度计算公式,以便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9.
考虑到软土的复杂性和各种沉降理论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利用有限的沉降实测数据,选取合理的模型及方法来预测软基的沉降。以深圳盐田港西港区纳泥塘地区软基沉降预测为例,采用了BP向前型网络模型和Elman反馈型网络模型两种不同的神经网络建模法,通过高度非线性的曲线拟合,推求工程后期沉降(包括最终沉降),并与曲线拟合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泊松曲线法及 Asaoka 法对比,对拟合预测结果进行检验,使其具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和双曲线法的预测效果最好,适用于本工程的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