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91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九号线二期工程商城路站一世纪大道站区间下行线盾构偏移计算问题,提出解决曲线地段地铁隧道偏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方程。对由于圆曲线偏移而引起的缓和曲线调整,可用“圆心不变”作为控制条件寻求合适的缓和曲线进行解决,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2.
黄波  陈长江 《隧道建设》2012,32(2):205-212
由于地铁百家湖车站的建设先于凤凰港物业开发,设计者必须考虑给后期物业开发预留条件。为了研究上盖物业对车站结构的力学影响,采取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对不同工况下车站结构的受力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车站及周边地层的位移特征、车站梁柱板节点应力及抗拔桩力学特征。如卸载工况下,车站与周边土体不均匀隆起,加载工况下,车站与周边土体的沉降差异等。通过分析这些力学特征,得出了最优的施工措施和建议,如跳槽开挖,分段施工;先施工车站外地下室,再施工车站部分上部结构,最后施工车站外上部结构的施工顺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3.
朱世友  李元海  林志斌 《隧道建设》2012,32(5):613-618,648
为了控制盾构施工的风险和提高盾构设计与施工的决策效率,采用资料分析、理论计算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对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决策相关基础与应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分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加固方案下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存在的风险问题;2)通过对端头地层稳定性的研究,提出端头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别方法,构建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知识库;3)建立一个包含100个工程的案例数据库,为决策系统提供了数据库支撑;4)基于工程案例数据库,研制具有地层稳定性判别、加固方法选择、加固范围确定、反力架支撑验算、风险分析、施组设计标准化等功能的盾构始发与到达设计与施工决策辅助系统,有助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科学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24.
地铁明挖车站有关配筋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仪 《隧道建设》2012,32(4):514-517
探讨明挖地铁车站配筋计算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地铁车站配筋设计时应考虑消峰、轴力、腋角、分布筋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并非很高深,但若能在地铁设计中得以贯彻,对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却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25.
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地层加固方法选择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作为当前城市软土隧道最常用的修建方法之一,相关工程事故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多是由于端头地层的稳定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所致,因此,端头地层失稳成为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的一个主要风险点。为降低该风险,保证盾构工程的顺利进行,基于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结合作者的工程设计经验,针对盾构始发与到达的端头地层稳定性加固控制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提出了一个盾构始发与到达的加固方案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程序构建了一套盾构始发与到达加固方案的自动推理方法;2)考虑有水和无水2种情况,根据各类土的类型特性和关键参数指标,对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中的各单一类型土层分别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判别;3)根据各类土的地层稳定性分析与判断结果,提出了盾构始发与到达地层的综合稳定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6.
在上软下硬岩质地层中修建浅埋暗挖大跨地铁车站隧道的工程实例较少,选择合理的车站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所参照的经验也十分有限。文章以大连地铁兴工街站为背景,通过对上软下硬岩质地层大跨隧道围岩松动特性进行分析和类似工程介绍,提出了一种叠合承载拱新型车站结构型式和相应施工方法,实现单拱大跨车站结构,其结构跨度可达20 m以上,并对该结构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方法和受力特征进行了介绍。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叠合承载拱结构依靠拱部叠合初期支护拱结构承受施工期间全部荷载,在其保护下施工下部结构,可有效控制地层变形,同时适合岩质地层快速机械化施工。  相似文献   
27.
深基坑工程中膨胀力设计取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亚军 《隧道建设》2016,36(4):418-424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规范并未对膨胀土(岩)中深基坑工程的膨胀力设计取值给以明确规定,实际设计过程中膨胀力取值方法不一。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膨胀土(岩)范围明挖区间深基坑工程为例,对不同取值情况下设计结果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对于既能保证围护结构安全性又兼顾经济性的膨胀力设计值的选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根据地铁车站的特点,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认为在地铁中采用大温差供水和低温送风的冰蓄冷空调是可行的,可以节省初期投资和运行电费。  相似文献   
29.
张学军  王志勇 《隧道建设》2010,30(5):498-502
地铁出入口通道通常覆土较浅,结构形式变化较大,刚度不连续,特别在交叉口段,结构衔接薄弱,抗震性能差。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利用黏-弹性边界条件,运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出入口通道交叉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对交叉口段地震动力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交叉口段位移、应力及加速度的动力响应及分布特性,提出其抗震加固部位及范围等的处置措施,以期为高震区地铁抗减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0.
倪吉栋 《隧道建设》2010,30(6):656-659
为推动旧城改造与新城发展,解决目前地铁高投入低回报的公益性给建设方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问题。通过总结已运营的地铁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在TOD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开发模式,并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理念、综合开发类型,以其良好的收益来减少地铁建设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