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63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提高位于液化土层桥梁桩基的抗震性能, 基于三向六自由度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分析了地震波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及弯矩等动力响应, 并研究了地震波加载后桩基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 在地震波作用下, 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 土体液化后产生的侧扩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减小, 但是当地震加速度超过0.6g时, 桩顶水平位移峰值不受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因地震荷载作用下粉细砂土层液化, 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位置明显增大; 上部覆盖层压力作用使土层抗剪强度增大, 因此, 桩顶放大系数随着液化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且桩顶放大系数在Kobe波作用下最大, 5002波作用下最小, 砂土液化同时造成土层强度降低, 从而使桩身加速度在该土层出现放大效应; 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 且在相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 桩身弯矩最大值随着液化层埋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当地震加速度从0.30g增大到0.35g后, 桩身弯矩增幅为33.3%, 增幅最大;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桩基的破坏程度并无差异, 在加速度0.35g作用下, 桩基基频无变化, 但当地震波强度超过0.40g时, 桩基基频从1.65 Hz突降到0.45 Hz, 因砂土层液化产生侧向位移, 桩身剪切变形, 最终导致桩基损坏。综上所述, 当液化层较浅时, 应重点考虑地震波作用下过大的桩顶水平位移; 在桩基抗震设计时, 必须考虑液化层和非液化层分界处桩基的抗弯能力和液化层埋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异型拱桥本身受力复杂,为了适应异型结构而设计了大悬臂盖梁。在支反力作用下,大悬臂盖梁承受较大弯矩和剪力,为考察结构安全须对其进行抗剪和抗弯计算。采用规范方法、有限元方法,对大悬臂盖梁进行抗弯、抗剪、应力计算,详细列出了计算过程和结果,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配置适当预应力情况下受力良好,可为类似结构提供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改造工程为背景,阐述了工字钢-混凝土板组合梁桥的结构设计及其特点,运用允许混凝土桥面板产生裂缝的设计理念,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和配筋设计等措施,减小了中墩桥面板负弯矩大小,控制了桥面板裂缝宽度,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为同类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以广东云茂高速公路新屋隧道的超浅埋施工为工程背景,对高压旋喷桩在全风化地层超浅埋隧道围岩加固处理的施工关键参数、地层加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浆液压力、旋喷转速和提升速度对单桩静荷载承载力有明显的影响。相同静荷载条件下,浆液压力越大,单桩累计沉降值越低,累计沉降值增加较小,回弹量变化率基本相同;随着旋喷转速的增加,单桩累计沉降值越低,单桩累计沉降值变化率减小,回弹量变化率也减小;随着提升速度的提高,单桩累计沉降值提高,累计沉降值变化率减小,回弹量变化率基本保持不变;(2)桩体水泥土较均匀,强度较高且脆,冒浆部位所处地层主要为松散的粉质黏土层和含砂层;(3)经过高压旋喷桩底层加固之后,超浅埋隧道开挖后顶部围岩较稳定,围岩间裂隙被水泥浆液填充固结、完整性提高;桩体有效限制边墙外侧土体向隧道内侧变形,桩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止水作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提高围岩整体性,起到了固结隧道拱顶以上软弱土层的作用,为隧道浅埋段安全开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5.
传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外业现场一般采用纸质表单记录勘察地质信息,且现场监管通常采取外业监管人员沿线巡查、抽检的方式,内业人员拿到外业原始记录后手动录入勘察软件生成图表、编制勘察报告。经验表明,此种模式容易导致勘察效率低下、勘察成果质量与真实性等无法满足要求,且一旦检查发现问题往往追溯困难,难以找到问题根源。针对上述问题,运用数智化技术建立勘察信息化采集系统、云监控系统,外业数据直接对接内业勘察软件,在确保勘察数据真实性的同时,实现了勘察外业记录信息化、高效化、优质化,保证了勘察成果的准确度,能够缩短勘察周期、节约勘察成本,同时也为未来建立行业勘察资料大数据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6.
以信号控制路口为研究对象,以车辆行驶的效率和安全为主要指标,研究不同道路条件、交通流组成及交通控制等因素对远引掉头的影响,结合信号控制路口交通流的特点确定远引掉头形式。采用VISSIM仿真软件,以交叉口内车辆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从行车安全性及行车效率两方面综合分析远引掉头方式的使用对路网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流量下,让行控制在延误水平上相比信号控制具有明显优势,但交通安全性较差。当流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采用信号控制方式可以将交叉口的交通流在绿灯周期内以连续流的形式通过交叉口,使得交叉口的延误水平降低、安全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7.
薛峰  荆克林  段书龙  殷晨昂 《公路》2022,(6):164-168
为明确公路网状吊杆拱桥的极限承载力特性,以G40江淮运河大桥为背景工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结构在施工阶段裸拱状态、使用阶段恒活载共同作用下以及单根吊杆断裂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承载力。结果表明:上述工况下,结构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要求,具有一定安全储备。考虑双重非线性影响时,结构极限承载力比线弹性情况下降低57%,说明非线性效应对结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研究论证了网状吊杆拱桥的受力优势及其在公路桥梁中应用的适用性,为公路网状吊杆拱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前,桥梁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国内外拥有比较好的应用的前景。就是在对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案。同时介绍了我国及其外国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时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际的工程也证实新技术的可行性,使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施工的水平推向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9.
科技创新是驱动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桥采用主跨806 m超大跨径柱式塔斜拉桥方案,发展出菱形截面分肢柱式塔、四索面分体钢箱梁、双层同向回转鞍座等一系列技术,实现超大跨径桥梁技术创新的同时,大大节约了钢材、水泥、砂石等主要建造材料的用量。本文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主桥设计为例,通过将理念、结构、体系、材料、工法等多方面创新应用于超大跨径跨江桥梁建设中,获得理想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诠释了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公路》2021,66(6):97-100
为了对新型的正交异性钢桥面超薄铺装层的长期使用性能进行验证,以中派河特大桥为依托,采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设备进行了试验研究。加速加载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铺装结构在两种不同钢板厚度上的使用性能。试验发现,在150kN轴载作用下累计加载300万次后(其中50℃高温加载60万次,20℃常温加载210万次,0~10℃低温加载30万次),构造深度均大于0.55mm,且变化极其微小,表明该铺装的抗滑、抗磨耗、抗剥离效果极佳;平整度几乎不发生变化,表明该铺装不产生高温车辙病害;整个加载过程无裂缝产生,从表面状态来看无明显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