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562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一研究水上交通肇事犯罪的背景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先导作用。在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中,内河航运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其“黄金水道”的独有优势更是得到充分发挥,航运量大幅度攀升。2003年,长江水系省际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16.1%,干线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9.2%。伴随着内河运量的增大,水上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一直居高不下。以长江为例,2003年,其海事辖区水域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70起,死亡、失踪128人,沉船49艘,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92.
孙雁 《中国水运》2006,(5):37-37
据统计,嘉兴内河运输一直承担着全市货运量的67%,是综合交通中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在嘉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嘉兴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网遍布的特点,发展内河航运对未来嘉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起到其它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3.
嘉兴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地区之一。“九五”、“十五”期重点建设了京杭运河、杭申线、六平申线、乍嘉苏线、东宗线、嘉于硖线南郊河等工程和国际集装箱码头,初步形成了内河航道网络。航道条件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水运货物的通过能力,嘉兴航区内河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投入不足.高等级航道建设滞后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嘉兴航区发生堵航事件20余起,影响了嘉兴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运用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机制,加大航运工程建设的力度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4.
加快松花江干流梯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江干流位于黑龙江、松辽流域中部,从三岔河至同江,全长928km,水量充沛,自然通航条件较优越。松花江干流横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上接第二松花江至吉林省诸多港口,下连黑龙江直通中俄边境,是黑龙江及吉林两省的重要水运干线,也是全国水运主通道之一,其战略地位和开发利用价值非常显著。发展松花江航运,对发展流域经济与边境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珠江水运》2004,(12):11-12
这次视察活动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历时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在广西内河航运史上是第一次.这次考察活动选题正确,意义深远,符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发展航运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相信会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6.
任志强 《中国水运》2006,6(5):156-158
发展内河航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本文就内河航运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发挥优势、促进水运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98.
科学发展观引航我国山区水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内河航运的上中游部分是交通运输中的最薄弱一环,也意味着大有潜力可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指导我国山区内河航运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