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71.
基于矮寨悬索桥,总结了茶洞岸隧道锚区勘察和施工期所揭露的地质条件,通过布置在隧道锚处的勘探洞进行了相关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现场岩体变形与结构面抗剪试验以及岩体卸荷带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概化了岩体地质力学模型,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法,考虑了岩体的正交各向异性,对层状岩体隧道锚的开挖、正常加载和超载工况下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2.
基于水平层状围岩结构特征,分析了层状围岩中隧道开挖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理。缓倾岩层隧道开挖破坏范围主要集中在拱顶范围内,当岩层厚度发生变化时,边墙部位增幅较小,但顶板塑性区范围增加较大,塑性区深度约为边墙部位2~3倍。不同工况条件下,拱顶沉降均远大于水平收敛变形,且由于岩层之间粘结力较小,顶板岩层出现明显的离层现象。基于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分析,提出了控制缓倾层状岩体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的控制技术措施,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73.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4.
隧道穿越高地应力区水平层状岩体时易导致仰拱底鼓,对铁路运行造成安全隐患.以西南地区某铁路隧道仰拱底鼓病害为对象,针对隧道底部水平层状岩体分布深度、单层厚度、弹性模量及地层竖向应力等因素对仰拱底鼓变形特征及影响规律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底鼓特征为仰拱中部底鼓量最大,越靠近墙脚底鼓量越小,墙脚处竖向位移几乎无变化;隧...  相似文献   
275.
研究目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由于模型简单,被广泛应用于轨道动力学及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简化的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能否反映半无限空间上实际轨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动态特性,运用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得到的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精度如何,这些问题还未见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车辆-轨道结构层状梁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运用交叉迭代法分别独立求解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学方程的显示算法,对比分析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与轨道结构三维块体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与轨道结构半无限空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分析轨道结构层状梁模型在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适应性。同时,还对比分析交叉迭代法与传统的耦合方程算法在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时的计算效率、计算精度和算法特点。研究结论:(1)采用层状梁轨道模型模拟轨道结构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问题的分析要求;(2)交叉迭代法相对于传统的耦合方程算法计算效率更高,精度更好,用时更省,程序设计更容易,不仅适用轮轨线性接触分析,而且适用轮轨非线性接触分析;(3)通过引入松弛因子对轮轨接触力进行修正,可加快交叉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276.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力学计算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沥青路面四层典型结构进行荷载作用下多项指标的力学计算,分析了路面结构受力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力学参数和结构几何参数变化对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77.
万梁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病害主要有三种类型 :顺层岩石滑坡、大型堆积层滑坡和近水平层状岩石高边坡病害。通过对近水平层状岩石高边坡几种常见变形现象的分析 ,对其变形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78.
以大峡谷隧道缓倾层状围岩为工程背景,采用3DEC离散元分析方法并结合现场监测的手段,深入研究高地应力不同岩层倾角下围岩偏压演化规律,揭示偏压与现场支护结构破坏关系,根据锚杆支护参数对偏压控制的影响,提出支护最优参数。研究表明,在高地应力缓倾岩层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变形及破坏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峰值位置由拱顶向右拱肩转移,反倾侧弯曲变形大于顺倾侧滑动变形;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围岩剪切滑移区、初期支护位移、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均逐渐减小,锚杆最优长度约为3.5~4.5 m,锚杆沿层理面垂直方向打设,初期支护结构的偏压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现场优化支护后,左右拱肩呈对称变形,位移量基本相同,偏压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79.
为了对双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利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作为结构层力学参数,建立了弹性层状体系模型,并利用BISAR3. 0软件对模型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重载条件下,0~9cm是双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高应力应变区,2cm处是应变的极值位置,研究成果可以为双层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永久变形累积规律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0.
围岩分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结果处理复杂、围岩分级量化数值范围交叉及围岩分级精度较低等问题,为了对层状岩体地下洞室施工阶段的围岩进行精细化分级,基于HC分类法,重点考虑层状岩体的层厚与产状对围岩稳定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25种由正交试验方法得到的代表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位移计算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层状岩体隧洞位移分布方向主要取决于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及结构面倾角β,而位移分布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层厚度h;对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性影响的大小排序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张开度W>层状岩体层厚h>结构面倾角β,因此,层状岩体隧洞围岩分级时,应充分考虑结构面产状的影响;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α均与层状岩体隧洞的稳定性近似呈正比,张开度W则与层状岩体隧洞的稳定性近似呈反比;层状岩体层厚h=0.6 m时,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性最差,结构面倾角β=60°时,层状岩体隧洞稳定最差。基于HC分类法提出了基于隧道相对变形的修正分级区间,并分别采用了模糊物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