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29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钢材层状撕裂及抗层状撕裂焊接接头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钢材层状撕裂是焊接钢桥中一种非常危险的缺陷,通常发生在角焊接头处。钢材中夹杂物的数量、分布和形态以及基体金属的塑性和韧性是影响层状撕裂的钢材因素。钢材中含硫量越多,夹杂物以片状形态大量密集于同一平面,发生层状撕裂的倾向就越大。钢材的刚度越大、板越厚,越容易产生层状撕裂。相同板厚、相同焊接方法条件下,焊缝断面越大,越易产生层状撕裂。角焊缝接头中选择贯通板,T型或十字型焊接接头中选择不熔透或部分熔透角焊缝,热加工时避开蓝脆温度和红脆温度,冷加工时确保一定的曲率半径(大于15倍板厚),改善隅角焊的坡口形式,用小线能量焊接取代大能量焊接,采用低强度焊道打底、焊前预热等,均可抑制层状撕裂的发生。同时,给出日本和Eurocode3的层状撕裂评定方法和Z向钢的选材标准,以便设计和制造人士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92.
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重载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载作用下三种不同基层形式的沥青路面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3.
蔡振宇  黄旭 《隧道建设》2014,34(5):478-483
为减少小净距重叠隧道爆破开挖对结构及中夹岩的不利影响,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大龙山站—花卉园站区间重叠隧道(长约500 m)爆破开挖为依托,首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施工经验,说明重叠段总体施工方案优选为"先上洞后下洞"的开挖方法,但需根据净距大小采用不同的施工措施;然后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上下间距较小时爆破开挖不能保证结构安全,需要采用减震爆破及非爆破的开挖技术,才能保证中厚层状岩最小净距重叠隧道"先上洞后下洞"开挖方法的实现。实施效果证明:对于中夹岩厚度小于3.5 m的最小净距地段(长约25 m),可先行开挖上洞上台阶,预留下台阶,并待后行下洞减震爆破通过后,再采用非爆破开挖预留的上洞下台阶,以完全消除爆破开挖对最小净距中夹岩的影响,确保了最小净距段结构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4.
与沥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性差、噪音大、修复困难、对路基变形适应性差等特点,沥青加铺层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充分利用旧水泥路面.造价低,施工方便,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旧水泥混凝土提供了稳定、坚实的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了一个摩阻系数较高、平整度好的面层,大大改善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因此在国内外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最多。然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是一种特殊的路面结构.其应力、应变特性与一般的弹性层状体系有较大差别,质量控制涉及到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  相似文献   
95.
高地应力深埋层状围岩隧道非对称变形受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迪  陈子全  甘林卫  代光辉 《隧道建设》2018,38(11):1813-1821
为深入研究高地应力层状围岩中隧道和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变形受力特性和机制,以绵茂公路篮家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层理角度和地应力方向下隧道变形、钢拱架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弯矩和轴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层状围岩中隧道结构受力的最不利位置常出现在层理面法向方向; 2)隧道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在于地应力对层理面产生的法向挤压作用和切向滑移作用,当层理面角度缓倾时,隧道拱顶和拱底承受较大挤出变形,当层理面角度陡倾时,地应力方向与层理面夹角越小,隧道衬砌在主应力作用位置产生的滑移变形越大。最后,根据层状围岩隧道变形和衬砌受力特征,提出合理的支护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6.
以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K28+ 695~ K28+ 973段中缓倾角层状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工程为背景,以岩层倾角大于5°、小于35°的中缓倾角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对工程地质的综合分析,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不平衡推力法对研究区段顺层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合理、有效的具体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多处典型工点的分析比较,总结出陡倾裂隙的发育特征,并根据公路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
在山岭隧道的修建过程中通常会穿越倾斜层状岩体,因为具有倾斜产状的层状岩体在倾斜面切向与法向的力学特性差异很大,可见倾斜层状岩体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为了研究层状岩体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力学特性,对这类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倾角对层状岩体隧道稳定性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岩层倾角对偏压作用的影响程度与规律.  相似文献   
99.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场模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受地区及路面结构类型的限制.采用理论分析法,从热力学传热过程原理出发,考虑大气能量传递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传热的方式,建立周期非稳态热传导方程用于路面的温度场分析.在研究了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出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公式.同时建立了有限元温度场模型,与层状体系温度场模型及Superpave温度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状体系温度场分析结果与Superpave温度场模型、有限元温度场模型的偏差较小,且数值往往介于Superpave的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之间.  相似文献   
100.
刘壮 《北方交通》2013,(4):42-45
软土地基上采用EPS块体取代填土来修筑路堤,具有整体沉降小、稳定性好、施工快速简便等优点。通过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以及层间接触条件变化对EPS路堤上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给出了EPS路堤整体等效回弹模量的取值,并提出了EPS块体密度的选取原则,研究结果对于EPS轻质路堤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