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74篇
公路运输   265篇
综合类   148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104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以北京西部山区典型危岩体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赤平投影整体稳定性评价、典型单体稳定性计算和运动轨迹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危岩带在自然工况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欠稳定;危岩体一旦发生崩塌,会以滚动、跳跃、撞击的形式威胁到坡脚处人员及设施安全。针对研究区危岩体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所处的稳定状态、失稳方式及危害对象的特点,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72.
以渝黔铁路(重庆—贵阳)老周岩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岩层层理倾角和侧压力系数条件下隧道底部结构变形特征和裂缝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底部结构隆起量和中轴线两侧隆起不对称程度均随倾角、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底部结构隆起量最大值出现在层理方向与隧道底部相切位置;底部结构裂缝张开量、剪切滑移量和分布范围均随倾角、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倾角增大裂缝发展最显著位置由仰拱中心向右墙脚移动,随侧压力系数增大裂缝向深部扩展程度增大,底部结构三角形破裂区域范围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73.
依托奉节地区某试验场地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岩体,通过抽样法布点取芯,统计岩芯获得率,并与传统波速测试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岩芯获得率与岩体完整程度间关系,评价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岩体完整性。根据岩芯获得率指标将岩体完整程度分为5级,结果表明:岩芯获得率法能直观并量化的反映岩体完整程度,尤其对于岩体完整程度变异性大,或岩体完整程度难以判定的工程场地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574.
为保证隧道施工中岩体识别的准确性,针对冲击-旋转耦合式破岩的凿岩机提出1种基于钻进速度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钻进速度的BQ拟合计算式和钻进速度分级模式。首先,从能量角度分析冲击-旋转式凿岩机的破岩机理,推导由钻进参数和BQ值表达的凿岩机破岩功能关系计算式;其次,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获得92组样本,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采集样本的钻进速度和可用于计算BQ值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数据;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钻进速度与BQ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钻进速度分级模式。结果表明:钻进速度和BQ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当钻进压力一定时,可直接用钻进速度表示围岩BQ值;基于钻进速度的BQ值计算方法,包括中值拟合计算式及可覆盖95%数据的上、下限值计算式;钻进速度分级模式及选择原则可直接用于现场围岩级别的快速判定。  相似文献   
575.
韦世贵 《水运工程》2023,(11):198-203
由于第三系泥岩地层时代新、成岩差、岩性软弱、模量低、强度低、承载力不高,特别是在卸荷或开挖暴露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变化大,常规的岩石试验方法得到的指标往往比真实值低。依托广西航运枢纽工程,现场开展岩体载荷试验、钻孔声波速测试和旁压试验,研究广西新近系泥岩的地基容许承载力。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地基容许承载力、钻孔纵波波速、岩体完整性系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相关公式,可通过钻孔声波速测试间接获取新近系泥岩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6.
张磊  蔡正东  袁翠祥 《水运工程》2023,(10):146-150
为保证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岩体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钻孔声波、钻孔全景图像及钻孔变形模量测试等物探检测手段在建基面开挖过程中对基础岩体进行物探测试,揭示了坝基岩体波速分布、裂隙发育及变形模量等信息,为确定最终建基面高程提供了数据依据,对节约工程投资和工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77.
以渝怀铁路白马一号隧道进口高位危岩边坡中的具有代表性的#1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极限平衡法及离散单元法评估#1危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计算便捷,但无法计算模型内部的应力、位移、速度等变化情况,且无法考虑多个结构面的相互影响;离散单元法模拟结果更贴近现实情况,但计算结果易受建模精度及模型参数的影响。两种计算结果均表明#1危岩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78.
为评估复杂地形下被动防护网的落石防护效果,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复杂地形的坡表形态并生成数字模型。基于RocPro3D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落石运动轨迹并评估防护网性能,对比二维与三维落石模拟结果中防护网性能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被动防护网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防护高度不足、防护范围不足以及其他防护网缺陷引起的自身防护能力未完全发挥;被动防护系统最优防护效果表现为按照防护网布设位置,自上而下,防护网拦截率及作用在防护网上的冲击能量逐级降低;针对复杂地形下的被动防护体系评估,三维分析比二维分析的结果更加全面,更具参考价值。研究成果为被动防护网评估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579.
对我国岩体分级常用规范《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中的BQ分级系统与国外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方法、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阐明三种方法在岩体分级评价时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特性;结合国外在建某高铁项目,对项目某段路堑边坡岩体的分级和强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岩体质量分级(BQ)和RMR分类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巴顿Q系统分类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方法。三种方法对砂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Ⅱ级和Ⅲ级,对砾岩夹泥岩岩体评价结果分别为Ⅱ级、Ⅲ级和Ⅲ级。在对路堑边坡岩体强度参数进行评价时,岩体质量分级法(BQ)所得岩体黏聚力与最终采用值相近,而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法和巴顿Q系统分类法确定的岩体黏聚力分别为最终采用值1.4~2.7倍和0.4~0.6倍;岩体内摩擦角与最终采用值相比分别偏大8.7%~52.2%、偏小9.4%~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