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279篇
综合类   207篇
水路运输   555篇
铁路运输   132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坯料尺寸对等径角挤压材料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坯料尺寸对等径角挤压材料等效应变及单位挤压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尺寸坯料在不同摩擦条件下等径角挤压后的等效应变大小、分布与单位挤压力.结果表明,在坯料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坯料横截面上的等效应变略有增加,单位挤压力明显增加.在摩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尺寸坯料横截面上的等效应分布和大小基本一致,单位挤压力随坯料尺寸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只要采用合理的润滑和模具结构,利用等径角挤压工艺可以制备出满足工业化应用要求的大块体超细晶材料.  相似文献   
82.
长江口宝山港池的经济疏浚及减淤措施设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长江口宝山港池经济疏浚措施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与疏浚措施和工程措施相关的4种减淤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83.
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外海、深水、厚软基地质条件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技术问题,对传统桩基与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PHC刚性桩、高喷柔性桩、挤密砂桩散体桩复合地基逐步过渡到天然地基的地基及抛石+碎石垄的组合基床方案。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观测数据证明提出的新型复合地基及组合基床方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效果显著。提出沉管隧道基础沉降主要组成及复合地基建议的沉降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强夯置换淤泥地层有效深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淤泥地层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强夯施工工艺、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据在珠江入海口两岸的淤泥质地层上修建城市快速路的路基设计、施工实践,测试强夯置换深度,并修正强夯公式的参数,该参数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基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爆破挤淤施工药包的精确定位以及装药效率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这都取决于装药器。介绍了沥港渔港工程概况和特点。详细介绍了装药器的研制和装药器施工工艺。改进后的装药器在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吹填淤泥粘粒含量高,细观结构的高孔隙比却表现为宏观的小渗透系数两个矛盾的组合.为了研究吹填土固结问题,对其细观结构及细观渗流本质进行试验研究.以深圳大铲湾吹填淤泥为样本进行了微观试验研究,研究指出:吹填淤泥土为明显絮状结构,孔隙率大,孔洞较多,颗粒边界强结合水水膜明显;地基处理后的淤泥大孔径孔隙明显减少,小孔隙也被堵塞,结构变得更致密;而渗透试验的结果表明其渗透系数在10-7~10-8量级,渗透系数极低,因此不能认为众多贯通孔隙即为渗流通道;通过电场作用下淤泥土的渗透系数试验发现渗透系数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进而验证淤泥渗透系数受结合水含量和有效孔径控制.  相似文献   
87.
<正>本刊从天津港获悉,"天津港25万t级航道边坡及30万t级泊位水深维护新技术研究"和"天津港泥沙回淤环境评价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的水运行业专家鉴定,两项科研成果总体达到  相似文献   
88.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89.
恒定水流条件下,针对向上游、下游、侧向倾斜及竖直的圆桩进行泥沙冲淤试验。采用冲刷深度-时间经验公式拟合平衡冲刷深度,研究了不同倾斜方向桩的最大冲刷深度、冲刷淤积发展及最终的冲淤形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1)倾斜桩横向冲刷范围较小。与竖直圆桩相比,向下游倾斜桩的最大冲深减少16.89%,桩后淤积长度缩短。2)侧向倾斜桩最大冲深增加6.92%,冲淤形态向倾斜侧发展,桩后淤积沙丘呈窄长型。3)向上游倾斜圆桩的最大冲深增加15.62%,冲刷坑向上游发展,桩后淤积高度最高,纵向冲刷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90.
袁文昊  刘红 《水运工程》2022,(1):112-118
基于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对射阳港3.5万吨级进港航道开挖以后的回淤特征及回淤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射阳港所在海域受废黄河三角洲冲刷泥沙输移的影响,含沙量较高,为航道回淤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进港航道年回淤量为995万m3,其中导堤掩护段占全航道回淤量的93%,该段平均回淤强度可达5.0 m/a,高于开敞海域段的0.6 m/a。导堤掩护段航道回淤主要是由于涨潮期带入的高含沙水流在憩流时刻形成悬沙落淤所致,航道两侧滩面上的流泥归槽以及洪季期间上游河流的开闸泄洪对航道回淤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