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66篇
公路运输   337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27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41.
土压平衡盾构长距离穿越砂性地层,往往会产生刀盘刀具磨损严重、砂土液化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塌陷、螺旋机喷涌致使盾构掘进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紫金山站-东明路站区间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了盾构在砂性地层中施工所采用的各项针对性措施,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42.
为了探究重载铁路水泥改良膨胀土路基填料的工程特性及路用性能,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微观结构试验、路基原位动力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膨胀土掺入水泥3%~5%改良前后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水泥掺量5%和3%改良膨胀土分别用作重载铁路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建设期的工作性能,评估了服役期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掺入3%~5%水泥改良后,强度提高同时胀缩性显著降低,水稳定性提高3~4倍;相比重塑素膨胀土,水泥掺量3%~5%改良膨胀土临界动应力提高5~6倍;检测路基压密程度与强度指标满足规范且有较大富裕,监测路基中线地基沉降在铺轨前处于稳定状态;原位动力测试表明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沿深度逐渐衰减,在基床表层与基床底层范围内最大衰减量分别可达40%和80%以上,动应力影响深度是基床设计厚度的1.4~1.8倍,动应力影响深度范围内路基的动应力值远小于同位置填料的临界动应力,运营期路基动力稳定性满足安全服役要求. 研究成果能够为重载铁路水泥改良膨胀土路基精细化建设养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43.
在单钢轮压路机碾压水泥稳定土基层及底基层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粘在压路机钢轮的表面,造成基层及底基层坑洼不平,外观质量差,严重的还造成基层及底基层的压实度不达标和面层的厚度控制不均匀等。在广东省梅州西环路面标及天汕十二标两个标段的路面施工过程中,对7台单钢轮压路机进行了机械改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644.
王传福 《公路》2023,(1):75-79
以达卡绕城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改良粉细砂的压实特性、抗压强度及现场路用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水泥剂量在4%~8%时,水泥改良粉细砂土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着水泥剂量的升高而增加,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介于1.020~2.566 M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于路床部位的水泥稳定粉细砂水泥剂量宜为5%,当采用14 t低频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微振2遍+30 t胶轮压路机静压6遍时,路床部位压实度满足要求,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为1.05 MPa,满足重载交通要求。  相似文献   
645.
南京大厂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一期)设计规模9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介绍和分析了大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难点,由此确定一期工程处理的工艺方案选择和设计参数,确定了改良型AAO+磁混凝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污泥深度浓缩脱水的处理工艺。通过工艺选择和组团式布局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难题,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保障准Ⅳ出水达标的可行性。对同类标准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6.
为了探讨以木质素为固化剂对黄土进行改良的可行性,通过毛细管压力试验和接触角试验,对木质素黄土的毛细特性及润湿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试验和粒度分析试验探讨经木质素改良后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并通过电性试验研究加入木质素后黄土的流动电位。结果表明,加入木质素后,木质素含量与毛细管压力的关系曲线近似于抛物线,与驱水量的关系曲线近似为倒置的抛物线,且均在木质素含量约为2%达到极值点;黄土的接触角在加入木质素后明显提高,润湿性降低,同样在木质素掺量约为2%时达到极值点;木质素的加入可改变黄土的电性,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流动电位及电荷量的绝对值均增加,电场力增大,渗流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647.
结合玉溪至磨憨铁路某一红层软岩区段案例,分析使用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路基填筑的方案及处理方法,论证高液限红层D组填料在车站大面积填筑的可行性;开展填筑压实试验,检验填料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设计采用翻挖晾晒、增设隔水层等措施填筑高液限红层填料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为红层地区大型车站的填料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红层地区的普速铁路基床底层或高速铁路路堤本体使用高液限红层填料的可能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8.
649.
海南地区全风化花岗岩广泛分布,却无法直接用作路基填料。针对这一问题,对全风化花岗岩采用水泥进行改良,同时开展界限含水率、重型击实、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BR)、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动三轴试验研究素土及改良土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量增加,塑性指数递减,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均呈线性递增趋势;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动应力大幅增长,改良土工程性质显著提升。根据试验成果,建议基床表层采用水泥掺量6%的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基采用水泥掺量4%的改良土。  相似文献   
650.
王众  樊晓军  潘旋  章定文 《公路》2023,(6):171-176
提出了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二次拌和工艺,研究了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击实方法适用性以及灰剂量衰减规律。研究表明:石灰对膨胀土的砂化效果同时受灰剂量和砂化龄期的影响,提高灰剂量和延长砂化龄期均可降低膨胀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使其易于破碎,且适当提高灰剂量可缩短砂化所需时间,考虑砂化效果与经济时间成本的合理灰剂量为2%~3%,砂化龄期为1 d;现场试验段碾压前土样的击实曲线更贴近湿法和修正湿法所制备土样,推荐采用实操便捷性更高的修正湿法;粉土石灰联合改良膨胀土相比传统石灰改良土灰剂量衰减较慢,路基质量检测中应重视灰剂量衰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严格把控石灰的用量以确保砂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