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39篇
综合类   197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施工过程中存在集料离析以及沥青路面泛油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简要分析集料离析对泛油现象的影响,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借此减小泛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危害。  相似文献   
82.
李军 《交通标准化》2012,(3):147-149
离析是在沥青混凝土设计、生产与铺筑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损坏混合料质量的问题。通过探讨减少或消除沥青混合料离析现象的措施,以供各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与相关设备制造厂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改性沥青体系稳定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Zeiss热台相差显微镜观察改性沥青的微观稳定趋势,可以直观理解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散情况。采用热台模拟工厂不同热储存温度,以观察不同温度下高分子材料热态相稳定。针对不同改性剂、不同相容剂及掺量变化,对中石油南美重油70号(高富)改性沥青的影响进行研究,寻找制备改性沥青稳定体系的规律。  相似文献   
84.
为了减小混合料离析造成的路面早期病害,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镇江段高速公路SUP-25下面层施工为例,分析了离析产生的原因,总结了路面离析的种类,研究了混合料级配的优化,提出了集料堆放、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施工环节中预防离析的处理措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离析现象,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8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沥青回收料(RAP)离析状态和程度对再生料体积参数、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离析对再生料性能影响比较显著,且RAP偏粗离析对再生料性能的影响大于偏细离析的影响。在RAP偏粗离析时,造成再生料空隙率过大,对水稳定性极为不利,且大幅度降低再生料的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强度,且在同一程度的离析情况下,对再生料性能的影响大于原生料。在RAP偏细离析时,虽然对再生料的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无不利影响,但将使再生料的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6.
分析使用沥青转运车在沥青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的改善效果。对采用转运车和未采用转运车两种情况时,沥青转运车前后料斗内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参数和路面温度进行比较,发现采用转运车时,级配曲线极差和温差明显小于未采用转运车时的情况。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摊铺过程中,通过转运车的再次拌和,能够更好地消除两种离析对施工路面的影响,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87.
公路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路面强度所决定的,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目前公路路面使用的一种新型混合材料,这种材料虽然能有效应对路面病害,但其施工过程容易出现离析现象。本文就控制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离析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8.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施工的现场资料,对施工时产生的离析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和缓解的对策,对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9.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诸多使用上的优越性,但在路面铺筑时易因材料的离析产生道路强度的不均〉--j性,从而影响道路的施工质量。在施工工艺、机械配置及合理使用诸方面重视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沥青混合料离析施工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离析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产生离析的不同原因,提出具体的控制方法,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