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755篇
综合类   449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175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车轮防抱死制动滑移模式控制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轮制动时的力学模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滑移模式控制方法,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2.
通过大量的粘结强度与抗剪切强度室内试验,在温度和混凝土表面处理情况2方面对防水材料粘结性能进行研究,得出粘结强度与抗剪切强度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基于制动轮缸压力的汽车ABS滑移率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ABS主要通过调节动力来控制制动滑移率,获得较高的附着利率,达到缩短制动距离,并且保持一定方向可操纵性的目的,一般的ABS是通过大量道路试验求得控制参数,实现对滑移率的控制,本文提出基于制动轮抽压力的汽车ABS制动滑移率的计算方法,并且经过实验证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FRP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效应。为获得局部粘结应力与滑移量的力学关系(τb-s),采用不同类型的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双剪粘结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粘结强度和粘结应力的分布状态随FRP板刚度变化,局部粘结应力与滑移量的关系与纤维的种类无关,最大局部粘结应力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而增大。局部粘结应力与滑移量关系的数值分析表明:试验结果与Popovics模型(利用Popovics方程可建立τb-s模型,该公式已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应变关系的分析计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5.
宋伟  任庆莲 《汽车科技》2002,(5):14-15,42
借用Shinya Kuwabara和Toru Fujii建立起的CVT功率传递的数学模型,分析了CVT各部件的受力情况,确定了各个分力之间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VT的滑移特性,对金属带与金属块之间以及金属块与带轮之间的滑移作了详细的分析,为确定合适的带轮夹持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介绍地下水丰富的粉性土,砂性土地区桩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软土地区桥头接线的施工组织安排。  相似文献   
67.
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车辆动力学着手,阐述了ABS的控制机理,并提出了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ABS全新控制算法,在自行设计的转鼓试验台架上进行了试验,证实了此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加速ABS产品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8.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复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影响无粘结梁变形及延性的主要因素;预应力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工资地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梁跨中最大挠度的影响,用无粘结配筋指标和综合配筋指标之比η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并且采用与国内有关规范相一致的直接双直线法,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基础上,建立了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梁变形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9.
蔡传胜 《公路》2001,(10):96-99
简述阿联酋穆卡塔尔立交桥预应力工程的主要特点、预应力计算的主要参数和结果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0.
通过15根单调荷载和11根低周重复荷载作用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对受压区混凝土应力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两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正藿面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