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109篇
公路运输   1099篇
综合类   614篇
水路运输   308篇
铁路运输   402篇
综合运输   10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从受力平衡的角度,分析皮带机跑偏的各种因素及常用纠偏方法的不足,研制了一种带传感装置的新 型自动纠偏装置。它能同时自动调整胶带3个方面的受力,使跑偏的胶带迅速回位,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一些在役连续小箱梁的部分桥跨因不满足桥下车道或航道的规划要求,传统设计通常采用全桥拆除重建方案,存在经济性不足和不满足绿色低碳要求,为此提出了在役连续小箱梁部分桥跨维修-置换的绿色改造方法。以合安高速公路(G40)江淮运河大桥改扩建工程为依托,设计了5跨30 m连续小箱梁桥的边跨置换为20 m新边跨的绿色改造技术方案及新旧结构连续的关键构造。分析了边跨置换过程中全桥结构的受力状态、次边跨残留钢束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及新旧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形成了30 m旧边跨保护性拆除、20 m新边跨适应性建造、剩余4跨旧桥病害维修及新旧结构连续的精细化施工工艺。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改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避免了4跨连续小箱梁的拆除重建,节约了工程材料和投资,缩短了工期,碳排放得以降低,达到了绿色低碳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彭沉彬  杨文见  郭新伟  张志 《公路》2024,(3):211-214
结合延崇高速公路上跨大秦铁路立交桥设计及施工特点,利用ANSYS建立钢混结合段模型,并采用约束方程模拟预应力筋和混凝土间的黏结作用。分析了运营过程中2种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结构总体受力合理,传力及刚度过渡平顺,结构安全可靠,仅在混凝土结合面的预应力锚固处以及局部角隅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由于钢混结合段构造与受力复杂且有一定的应力集中,结合以往类似结构经验,设计时应将结合段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性能自密实钢纤维混凝土。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决现有设计方法未考虑水平加筋体的滑移效应,低估铁路路基面变形的问题,对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首先,明确了荷载传递机制和水平加筋体受力模型;然后,从严格控制铁路路基面变形的角度出发,在现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滑移效应并假定锚固区加筋体应变呈线性变化,通过引入加筋体松弛量建立了加筋体挠度修正公式;再次,提出了考虑滑移效应的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设计方法,明确了验算内容和设计流程;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模型试验,并与实测值及数值分析值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滑移效应能够有效修正路基面变形计算值,路基面变形值由0.18 m修正为0.25 m,接近于实测值0.23 m和数值分析值0.21 m,方法准确,可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对于叠合梁斜拉桥,主梁的施工工序包括钢梁施工、桥面板施工、湿接缝施工,钢梁施工可采用悬臂拼装、支架拼装或顶推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环境、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选择。对跨越铁路既有线的桥梁,受条件限制可选择的施工方法有限,悬臂拼装及支架拼装钢梁安装持续时间较长,对既有线铁路影响大,现场难以实现,而采用顶推施工,先以胎架拼装钢梁,连续顶推可对既有线铁路的影响降低。以某单塔双索面斜拉桥为例,对顶推临时支墩布置及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说明,同时对顶推施工的详细施工流程进行介绍,并借助空间有限元模型建立导梁及钢主梁分析模型,对顶推全过程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对下穿铁路路基的框架涵顶板的受力进行分析,以南昌某国道框架涵下穿铁路路基为背景工程,引入Kirchhoff弹性薄板理论计算,将挠度表达式设为双三角级数的形式,采用通解加特解两部分探讨承受了上覆土荷载以及列车荷载时箱涵顶板的受力特征,表达式中通解的的积分常数根据矩形薄板的边界条件来确定。理论计算采用Wolfram Mathematica计算软件,将计算所得到的解析解与ABAQUS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吻合度较好,说明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解析解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计算需要,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实际下穿工程中框架涵顶板的受力情况,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主要研究了在已建成区间隧道上方实施堆载、卸载的可行性以及上部覆土最大增加量或减少量,结合历下广场站至绸带公园站区间具体案例,针对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受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隧道结构产生过大变形出现病害。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江南传统木构建筑中的主要榫卯节点透榫的结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该种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转角刚度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节点的接触非线性和木材的材料非线性,采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榫卯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基本上都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该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其最终破坏形态均为榫头根部断裂破坏,极限转角为0.11~0.14rad;ANSY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通过理论分析获取了该种透榫节点的平面内(竖向)转角刚度KV、平面外(水平)转角刚度KH和扭转刚度KR的相互关系,可近似归纳为2.5∶1∶1。   相似文献   
999.
0号块梁段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及施工控制的难点和关键点之一。本文采用ANSYS软件和圣维南原理对某大跨度连续梁桥0号块梁段进行空间受力分析,获取了0号块的局部应力分布规律,其计算结果为该桥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使用性能的路面设计应该从材料组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方面考虑。本文将结合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从结构设计的控制标准以及合理的结构组合入手,指出我国当前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处。分析国外有影响的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使用性能的考虑,建议我国可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使用性能的路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