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61篇
水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本文以现代疲劳理论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法分析软件,模拟了摩托车车架疲劳强度台架试验的3种试验工况,对车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车架的应力分布和疲劳计算结果,从而为车架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摩托车振动测试和分析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仪器的测试、试车员的感受和开发人员的分析,对摩托车舒适性进行评价和改进,在目前来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将测试结果结合以往对其他多款车型的试验,再综合人体感受情况,得出判定摩托车相关部位振动情况的结论是:1)当振动加速度变化频繁时,摩托车相关部位振动大;2)当振动加速度远大于40m/s^2时,摩托车相关部位有振动出现;3)当振动加速度变化频繁,且远大于40m/s^2时,摩托车相关部位振动严重。  相似文献   
103.
化油器摩托车配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时,CDI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更为精准,有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降低噪声和排放;对于电喷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更是不可或缺。通过提高高温状态下电阻元件的耐磨性,可使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满足高精度、宽温度使用范围和较高使用寿命的要求。 使用非接触式磁阻角度传感器,可以提高摩托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增加寿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DY125-36新款运动车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Y125-5车为基础,选用油泥作为实物模型的制作材料,通过总体设计、造型设计、工程设计等,进行了车外形全新设计。这款新型DY125-36运动型车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5.
摩托车减震器总成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试验到市场质量信息处理和分析等都和 静载荷特性有很大关联。减震器总成在设计时,外特性和静特性都要满足整车的要求,减震器静载 荷特性用来验证和考核该减震器总成是否满足整车设计要求。因此,摩托车设计时,减震器总成图 除给出装配尺寸和性能要求外,还应给出静栽荷特性。该项目应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纳入到修订后 的行业技术标准中。  相似文献   
106.
拖滞力矩主要是摩擦力矩,不但损坏零件,还容易造成盘式制动器抱死,发生意外事故,增加燃油消耗。当拖滞力矩为2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3.1%-5。7%;当拖滞力矩为3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4.6%-8.5%。通过实际测试,摩托车制动器的拖滞力矩在调试时应控制在0.5Nm以下为好。  相似文献   
107.
同样是齿轮传动,由于在发动机中所处的传动部位不同,引起噪声的大小程度也不同。对于换档变速发动机,相互啮合的一对初级传动齿轮副、机油泵传动齿轮副和常啮合式反冲起动是引起噪声的主要部位;对于无级变速发动机,由于传动比变化大,转速变化大,减速齿轮中驱动轴和从动齿轮副是引起噪声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08.
对催化器应用过程中实用的评价技术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论述,包括催化剂活性评价、涂层牢固度评价及催化器热振动评价等。这些评价方法已经以汽车行业标准的型式向行业推广,在摩托车催化器应用过程中,将对催化器生产与应用2个领域间初步建立一个性能描述与评价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9.
把系统优化思想融入治理摩托车污染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把系统优化思想融入摩托车排放控制工作作了探索,并从大系统的规划、管理角度,提出了增加摩托车污染治理投资和重视催化转化器铂族贵金属回收2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模态分析在摩托车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JS125-4W摩托车进行改进,使振动能量下降约50%,不但振动大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骑乘舒适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