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42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针对某乘用车开发FT阶段乘坐舒适性太差的问题,在该车型底盘调校过程中,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底盘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减震器阻尼特性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多个优化方案,其次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车的主、客观测评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调校后的车辆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2.
当前国内客车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自底向上设计方法进行底盘设计开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设计环境的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方法,并以某旅游客车底盘开发为对象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Top-down设计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数据从设计到出图的无缝连接,能有效提高底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3.
客车行业以订单需求来驱动产品开发,产品种类多,集中度差,导致产品开发费用高、生产效率低。文章介绍客车底盘平台化的理念及技术,以提升客车底盘的可靠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提高研发效率,快速响应市场。  相似文献   
164.
介绍CATIA软件的主要特点及应用CATIA软件进行客车底架设计的参数化建模和有限元强度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5.
汽车底盘空气动力性能优化对降低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有重要影响,针对底盘区域进行空气动力性能优化设计是提升整车动力经济性的重要途径。针对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开展整车外流场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分析,对比了Realizable k-ε和SST k-ω两种湍流模型仿真精度,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进行底盘空气动力学方案设计。结合该SUV底盘特征及仿真流场分析结果,在尽可能降低整车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前保险杠下部阻风板、前轮挡板斜梯、副车架后部导流板、底盘中部护板以及尾部消音器造型优化共5种空气动力学方案,并进行了实车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5种方案对整车空气阻力性能提升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尾部消音器造型优化减阻效果明显,实车空气阻力系数降低2.99%;综合采用5种底盘空气动力学方案后空气阻力系数共降低5.16%,升力系数降低21.00%,有效实现节能降阻,并有助于提高整车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6.
DLQ25A轮胎式起重机底架结构开裂成因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DLQ25A轮胎起重机底架结构开裂的情况,采用ANSYS程序建立了主梁与支腿一体的板壳单元有限元分析模型,在建构型中,作者采用节点位移耦合技术,成功地模拟了轮胎起重机底架结构中的固定支腿与活动 支腿的连接,同时提出了处理非均匀分布的圆周载荷的,该分析模型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为改善该机底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引入驾驶评价指标和制动压力的控制及其要求规范了驾驶行为,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提供了保障。利用8名具有多年底盘测功机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及两台轻型汽油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开展了大量的新欧洲驾驶循环测试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 和全球轻型车统一循环测试 (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并以10 Hz为采样频率连续记录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到驾驶评价指标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认定驾驶风格对油门扰动性的影响在 NEDC工况下比在 WLTC工况下的更大,主因是驾驶员在稳定工况下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对于NEDC工况,可以通过设定IWR及EER限值来实现规范驾驶;对于WLTC工况,可以通过设定IWR和RMSSE限值来实现规范驾驶。此外,通过限制工况驾驶过程中的最大制动压力还为规范驾驶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为降低不同驾驶员对燃料消耗量测试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在我国汽车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也为乘用车碳排放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