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体外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与防护,体外预应力筋面积与非预应力配筋率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垂度和预应力度的影响,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2.
根据试验观察,提出了一种模拟预应力钢索与索道孔壁接触区域和接触压力的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对拱脚预应力钢索进行自平衡的计算,得到了接触压力荷载的公式。根据公式,将索力和接触压力分布荷载施加在物体的有限元模型上,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二者吻合很好。在计算和试验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结论,对预应力结构的计算和设计,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基于体外钢束-混凝土协作关系的体外钢束应力增量分析方法.针对典型断面构件中相互独立的体外钢束与混凝土一起工作所需满足的关系,推导了钢混协同工作的主从关系式.这种关系可由非线性有限元的求解过程自动实现,即在进行不平衡力的迭代时,引入预应力钢索与混凝土的变形协调关系,进而可求出体外束随结构变形而产生的伸长量及应力增量.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分析体外束应力增量、模拟体外索预应力桥梁的结构行为.  相似文献   
44.
斜拉桥索塔常采用小半径的U型预应力筋抵抗斜拉索产生的荷载[1]。文章建立了索塔锚固区节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U形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作用。按照设计的各个工况索力进行加载,分析模型在预应力和索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状态,取得索塔的最不利断面,对结构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开展了不同配筋情况下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抗弯性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刚度和挠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结构受力特性对刚度变化的敏感性,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FRP筋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6.
现浇箱梁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箱梁现浇过程中由条件限制易导致各种质量缺陷的发生。针对梁面混凝土干缩产生裂纹,采用压力灌胶封闭;对于预应力张拉钢绞线断丝滑丝现象,采用换束处理;对于梁底砼外观缺陷问题,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修补。上述措施的采用,有效保证了箱梁现浇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47.
针对500 m水深张力腿平台实际尺寸及载荷要求,设计一种适用于40 in筋腱的筋腱连接器。顶部连接器通过抱夹卡瓦与筋腱连接,底部连接器采用旋转式锁紧机构,两者通过柔性体来提供柔性连接。柔性体采用14层钢板及15层橡胶的设计,可以在承受1 458.8kN·m转矩的同时,实现最大12°的转角。抱夹卡瓦选用10mm间距及40°夹角的卡环,可以与筋腱稳固啮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现有材料的柔性体和抱夹卡瓦均满足Survival海况的使用条件,为我国首座TLP平台的筋腱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8.
把张力腿简化成线性的欧拉-伯努力梁模型,研究了在波浪海流及浮体共同作用下,张力腿的横向非线性涡激振动,采用Galerkin法把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应用4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平台的运动是影响张力腿横向涡激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提出以碳纤维筋和高强聚合物砂浆为补强材料的一种加固石拱桥的新方法。通过对碳纤维筋喷浆加固机理和力学特点的分析,明确了石拱桥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补强的计算方法,给出具体实施技术要点,并进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碳纤维筋喷浆加固的桥梁可有效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也可改善结构的耐久性,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以上海市大叶公路奉贤段改建工程中L型高低盖梁为背景,提出了2种可行的L型盖梁的钢束配置方法,并分析了盖梁在2种配束方式下的受力特点.提出了横向不对称钢束配置方案的优化方法及施工阶段的钢束张拉顺序布置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盖梁实体有限元模型和梁单元模型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2种分析模型在工程设计中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