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71篇
公路运输   320篇
综合类   407篇
水路运输   93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深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控制好项目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该文从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2.
研究高速公路项目标志设置位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指路标志内容的连续一致性,对标志设置提出合理建议;研究该项目标线及视线诱导标、护栏、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设置的科学性,提出改进意见;对监控系统、避险车道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3.
为实现车辆自主避撞,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为实时确定制动和换道时机,获取跟车状态下自车和前车车速、加速度、相对距离以及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计算制动安全距离和换道安全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制动危险系数B和换道危险系数S评估制动与换道风险,使得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程度和主动干预阈值更直观。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的变化特性,采用5次多项式法规划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避撞路径。为保证换道避撞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舒适,采用最大横向加速度约束换道避撞轨迹。为实现对换道避撞路径的线性跟踪控制,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横摆稳定性,基于车辆稳态动力学模型建立前馈控制,结合线性反馈控制消除换道路径的位置和横摆角偏差,修正参考路径实现直车道场景追尾避撞控制。仿真和实车交叉验证试验表明: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建立的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与驾驶人实际换道避撞路径基本吻合,结合碰撞时间和车间时距的制动避撞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的同时有效避免车辆追尾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张石高速张北段有个"死亡谷",短短3个月内,发生了4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通过现场勘测、分析,决定对该处避险车道从设计、材料、施工三方面全新改造。改造后的避险车道平、纵、横三维立体线形合理,坡床材料滚动阻力系数增大,成功救助了数十量失控货车,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5.
结合厦门机场路东坪山地下立交功能定位讨论城市地下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问题,提出东坪山地下立交变速车道设计思路及相关的安全设计措施,对城市既有隧道内新增立交的规划、设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高速公路立交入口区域车辆行车特征,提出了碰撞危险指数概念,考虑了碰撞可能性系数、碰撞车辆速度差、目标车道跟驰车辆在碰撞时的速度、加速度、前后车辆间距5个因素,将入口区域车辆可能发生的碰撞行为分为5种情形,研究了5种情形的发生条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针对不同的主线车辆运行车速、车头间距和匝道驶入车辆运行车速...  相似文献   
47.
以云南小磨路K109+600~K122+024路段上的隧道群、陡坡与混行路段为试验样本路段,应用虚拟视景生成系统建立了路段三维静态与动态模型。在隧道内设置倒伏示警柱、视觉标线与常规标线3种中央隔离设施,在爬坡路段与混行路段上均设置附加车道,对比分析了3种路段上的平均车速与车辆平均横向位置,并评价了3种安全保障措施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内,3种中央隔离设施下的平均车速标准差分别为9.74、10.01、10.40 km.h-1,车辆平均横向位置标准差分别为0.54、0.70、0.69 m,说明设置倒伏示警柱后,车辆保持较好车速和横向位置;在爬坡路段上,当交通流量不超过1 000 pcu.h-1时,设置附加车道有利于主线路车辆车速的提高;在混行路段上,当非机动车流量分别为500、800 pcu.h-1时,设置附加车道后,车速增大,车速标准差减小,车辆横向位置变大,说明设置附加车道有利于提高和稳定车速,并可减少与对向车辆的冲突。  相似文献   
48.
网络技术和各种资源的发展与共享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可供查阅的信息,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高等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合理的设计调查方案,区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情况。考虑到本科教育是论文研究的重点,文中主要对本科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学生上网时间以及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接触,学生使用网络充实专业的比例逐步增加。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浅谈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培训员工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却发现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各种不足和局限.文中根据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一线收费人员培训经验,着眼于对提升培训效果的研究,从实际出发,阐明企业提升培训效果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所采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错车道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车辆的顺畅运行,进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本文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公路上交通运行情况,研究了农村公路单车道错车道的设置条件、设置间距、几何尺寸及其与交叉口的距离问题。同时给出了错车道设置间距、几何尺寸等的推荐值,以便为单车道农村公路错车道的设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