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116篇
公路运输   567篇
综合类   397篇
水路运输   169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为了改善泥浆在高渗透性地层中难以成膜的问题,给泥水盾构工程中泥浆的配制提供参考,针对膨润土泥浆在砂土地层中渗透成膜的过程,以某高铁隧道砂卵石地层中泥水盾构施工为背景,开展了泥浆在不同渗透系数地层中的成膜试验。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内径为300 mm的泥浆渗透装置,利用分级加压的方式使泥浆压力转化为地层的有效支护压力,分析了地层渗透系数、泥皮厚度、泥浆滤失量三者的关系以及成膜的判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泥皮厚度随着地层渗透系数的变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而泥浆滤失量随之不断增大,在泥皮厚度增大阶段厚度与滤失量成正相关,在泥皮厚度减小阶段厚度与滤失量成负相关,泥皮厚度最大值点是泥浆渗透有效成膜的转折点;过泥皮厚度最大值点的k线可为泥浆适应性判断提供参考,k线左侧是泥浆渗透成膜的稳定区域,而在k线右侧区域,泥浆颗粒的消耗量与滞留量呈负相关,泥浆的适应性较差;采用D15/d85的值能大致地划分泥浆的渗透成膜类型,D15/d85在10附近是成膜是否有效的过渡区,该区域对应k线右侧临近区域,泥浆渗透可以形成泥皮,但稳定性较差,故泥皮不能作为有效泥膜形成的标志;增大泥浆中颗粒的粒径能提高泥浆的成膜能力,使泥浆k线向右移动,能有效解决泥浆在高渗透性地层中成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为深入了解新旧混融沥青中再生剂与温拌剂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在两种比例的新旧混融沥青中单独和同时掺入一种再生剂及温拌剂,借助沥青的针入度试验、软化点实验、延度试验和135℃的动力黏度试验,对再生剂与温拌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作用下,FBK再生剂和Evotherm3G温拌剂均降低了新旧混融沥青的软化点和135℃的动力黏度,而在协同作用下发现,5%的再生剂与0.6%温拌剂搭配下的混融沥青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3.
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向了周边河道水体,对河道水体造成了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控源截污,而控源截污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以上海市某地区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存在的雨污混接现象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雨污分流改造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4.
疏浚管路阻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输沙阻力损失计算是江河湖泊、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是设计管道浆体输送系统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动力设备的选型和运行的能耗.文章重点以疏浚工程中泥沙的输送为研究对象,对管内两相流动的阻力特性及临界流速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实验研究了泥沙在不同的浓度和速度下的阻力特性,对3种模型的阻力损失计算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Jufin&Lopatin是一个比较好的计算模型.对于颗粒的不均匀性的影响,科学的方法能提高计算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5.
We report on an intensive campaign in the summer of 2006 to observe turbulent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tidal mixing front which separates well mixed and seasonally stratified regimes in the western Irish Sea. The rate of turbulent dissipation ε was observed on a section across the front by a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profiles with the FLY dissipation profiler and horizontal profiles by shear sensors mounted on an AUV (Autosub). Mean flow conditions and stratific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a bed mounted ADCP and a vertical chain of thermistors on a mooring. During an Autosub mission of 60 h, the vehicle, moving at a speed of ~ 1.2 m s− 1, completed 10 useable frontal crossings between end points which were allowed to move with the mean flow. The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parallel measurement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ε which were made using FLY for periods of up to 13 h at positions along the Autosub track. The two data sets, which show a satisfactory degree of consistency, wer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dissipation in the frontal zone. Using harmonic analysi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dissipation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trong time dependent signal at the M4 tidal frequency to yield a picture of the cross-frontal distribu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 complementary picture of the frontal velocity field was obtained from a moored ADCP and estimates of the mean velocity derived from the thermal wind using the observed density distribution. which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a strong (0.2 m s− 1) jet-like flow in the high gradient region of the front. Under neap tidal conditions, mean dissipation varied across the section by 3 orders of magnitude exceeding 10− 2 W m− 3 near the seabed in the mixed regime and decreasing to 10− 5 W m− 3. in the strongly stratified interior regim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ssipation is consistent in general form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models of tidal mixing and does not reflect any strong influence by the frontal jet.  相似文献   
56.
橡胶沥青生产和高分子聚合等黏度较高反应物系,不仅需要良好的混合,而且需要较长的物料停留时间,远远超出了静态混合器的工作范围。为此设计了一种具有对流体产生推进作用的双螺带管道混合器,并以糖浆为模拟介质开发了一种测定黏稠性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光学自动检测装置。采用I2-KI淀粉溶液作为染色示踪剂,光电池作为光信号向电信号转换的传感器,选取650 nm波长激光作为光源,通过检测光电池所产生的示踪剂光强度电压信号,在线测量了示踪剂在混合器中的流动时间。  相似文献   
57.
就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配合比的配置、调整、现场搅拌、施工等过程控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在京沪高铁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为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在今后高铁施工过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王聪  彭浩 《隧道建设》2020,40(10):1433-1440
襄阳市东西轴线项目沉管预制采用节段整体式全断面顺浇法,具有高强度、大断面、大体积的特点,管节控裂难度较大。为验证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以及裂缝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采用Midas FEA软件,进行沉管管节在设计工况下的水化热温度应力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分析管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节连接处抗裂安全系数较低。进而选取理论开裂风险最高的边墙倒角位置和施工难度最高的中隔墙倒角位置进行模型试验,实际模拟钢筋及预埋件施工工序,全面检验原材料、配合比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可靠性,并布设智能温度监测系统。通过局部块体试验,合理优化钢筋及预埋件的结构形式和安装工序,验证混凝土性能并优选施工配合比;同时,通过提出的原材料温控标准对模型试验进行温度智能监测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59.
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是深层水泥搅拌法工程应用中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基于大量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干土制样法与湿土制样法两种不同的水泥土制样方法及其试验流程,并对其优缺点与适用性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当以试验土样目标含水率为变量,或试验土样初始含水率大于目标含水率时,应采用干土制样法; 2)当研究在土样初始含水率下其他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时,采用湿土制样法更为合适、高效。以香港冲积层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干土制样法分析土样含水率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率40%~80%范围内,不同龄期的水泥土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在高含水率(大于70%)下水泥土强度随龄期增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0.
余鹏  陈美霞  谢坤 《船舶力学》2019,23(5):621-629
文章以圆柱壳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反映测点模态振型相关性的比例系数来修正传统的有效独立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系数-有效独立法的测点优化布置算法。并分别用基于模态和响应的评价准则与现有的三种测点布置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比例系数-有效独立法可有效地避免测点间的信息冗余问题,在保留结构振动特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更加准确地预报圆柱壳结构的声振响应,是一种适合圆柱壳结构较为理想的测点优化布置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