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篇
  免费   144篇
公路运输   1339篇
综合类   789篇
水路运输   605篇
铁路运输   1038篇
综合运输   15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特稿     
桥梁节段拼装施工就是将桥梁上部结构划分为若干标准节段,在工厂内逐块预制完成后,利用施工机械现场进行起吊拼装,并施加预应力使之成为整体结构的施工方法。由于该施工方法技术新、速度快、工期短、占地少、对桥梁周围环境影响小,故被称为绿色桥梁施工方法。本期第一篇特稿将带领读者回顾国内外节段拼装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桥梁拼装施工关键技术,并对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现状,分析过渡段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提高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大规模的节段箱梁悬拼技术在国内桥梁建设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完全发展成熟。文中以跨越钱塘江的嘉绍大桥为背景,介绍了从北岸水中区引桥连续刚构箱梁悬拼架设与传统架桥机悬拼的区别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4.
路桥过渡段因沉降及变形差异而导致的跳车现象,是公路工程的通病,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桥的服役年限,对其的分析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5.
《铁道货运》2015,(3):26
<正>在2015年2月18日至24日的春节长假中,太原铁路局以"日均装车不低于23 000车"为目标开展装车任务竞赛。负责大准线营销的大同站深入煤炭生产企业,共同制订春节假日期间发运计划。节日期间,大准线日均装车3 110.2车,最高日装3 217车,超正常日382车。针对秦皇岛等港口存煤已达峰值的状况,太原铁路局邀请山西省经信委、港口、煤企、电厂共同寻找对策,开通新东港分流滞港煤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国内外已建混合梁桥的钢梁与混凝土梁都是通过专门设计的钢混结合段进行过渡连接,各个桥梁的钢混结合段构造形式差异大,如何确保连接构造的合理、安全和可靠,以及关于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总结一些规律对今后的类似桥梁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港珠澳大桥非通航孔桥采用110 m跨钢箱梁连续梁桥,具有梁段数量多,长度大、重量大的特点,海上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大,吊装风险大,简要介绍了变宽段超重钢箱梁的安装流程,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变宽段超重钢箱梁安装施工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斜弯桥渐变段预制梁板结构或现浇箱梁结构施工成本高且效率低、维护检修困难等问题,基于桥梁全寿命周期内施工维护的关键工序研究,提出了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脊骨梁及其施工技术,并以浙江西部某典型山区高速为例,详细介绍了斜弯桥渐变段脊骨梁施工技术的探索及应用。结果表明:1)该现浇结构采用开放性实体断面与小挑臂、无横肋的设计,简化了现场施工模板,降低了施工成本;2)新型脊骨梁对斜弯桥有良好的适应性,便于养护、检测,为高速公路斜弯桥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移动电站技术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于2014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及代表共36名。 本次会议组织了发电设备应用技术研讨会,邀请了行业内有关领导和专家做了主题发言。会议推进了行业的学术交流,扩大了专委会在行业的影响力,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