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50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27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中国国务院温家宝6月30日出席了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仪式,并登上首列京沪高铁列车。在北京南站举行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仪式上,温家宝说,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对于完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意义重大。据了解,京沪高铁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快速铁路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沿线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32.
沈伟升 《铁道勘察》2011,37(3):35-41
叙述了京沪高速铁路徐州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工程地质特征、岩溶勘察阶段划分、勘察方法以及岩溶的工程地质分类和处治原则,并以京沪高速铁路陈山特大桥勘察为例,对岩溶勘察的阶段划分、勘察方法、完成的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岩溶地区客运专线铁路的勘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3.
2011年6月24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京组织对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地理信息平台的研发”项目进行了技术审查。审查组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用户使用报告,并观摩了应用演示。一致认为,该项目构建了京沪高速铁路地理信息平台,集成了沿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工程建设相关业务数据,为业务应用提供了数据服务和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234.
正无砟轨道是以混凝土轨道板和砂浆弹性垫层取代散粒道砟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平顺性和耐久性,道床整洁美观。CRTSⅡ型混凝土轨道板是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直接关系着无砟轨道的承载能力和长期耐久性,质量的优  相似文献   
235.
随着大量不同型号的电力机车上线运行,电力机车产生的谐波和无功分量影响了电网电能质量,严重时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牵引供电系统谐波治理和无功功率补偿得到运营单位的广泛关注.依托京沪高速铁路谐波治理工程,研制了直挂式高压有源滤波器,并在固镇牵引变电所两供电臂T-N间分别装设进行运行测试,实时监测铁路供电系统负序和牵引网谐波电流.通过有源补偿装置补偿,能吸收牵引供电系统2~13次低次谐波,改善功率因数、电压质量及负序和减少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6.
陈源 《中国铁道科学》2012,(5):14+28+39+46+53+59+67+75+90+119+126+138
9京沪高速铁路综合试验——高速铁路气动效应试验研究在路堤、路堑、桥梁等明线区段和隧道等各种线路条件下,测试高速动车组以不同速度级运行和交会的过程中车体底部设备舱内外、裙板内外及转向架附近空气压力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进出隧道过程中车体的振动情况和地面测点的气压变化情况,研究地面气动效应对高速动车组的影响。测试动车组以不同速度级在不同线路区段运行时地面转辙机、应答  相似文献   
237.
中铁十九局集团京沪高速铁路项目部在继实现了土建一标段三家单位第一个实验室建成、第一根桩基浇筑、第一榀32m箱梁制成、第一片梁架设等诸多的第一后,于2009年3月6日又创造了一标段第一个连续梁(跨津文路)混凝土浇筑。  相似文献   
238.
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承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轨道城际客运专线部分工程的两个项目,全部是高架桥结构形式,施工内容包括钻孔桩、承台、墩身。  相似文献   
239.
工程建设     
新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可研报告获国家批复;内蒙古自治区最长的铁路隧道贯通;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开始招标;青藏铁路二线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宜万铁路宜昌长江铁路大桥将建成;武汉跃身全国四大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240.
无砟轨道沉降评估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沪高速铁路实测沉降观测数据为立足点,在对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无砟轨道沉降评估过程中的"异常数据判别及修正方法"与"小量级变形评估标准"两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并提出一套解决办法,充实和完善了沉降评估体系,实践效果良好,并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