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40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改造及新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针对城市硬质路面面积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增大了市政排水管网负担,降低了地下水补给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该文提出新型透水路面结构设计观点,旨在保证道路结构的稳定,提高其使用舒适性,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2.
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可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有交通律令方面的记载。当时在道路方面,对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往各地修筑道路就有明确规定,“路阔十步,三丈而树”。在通行上也规定车行道和人行道分开,据《礼·王制》记载:“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车从中央。”  相似文献   
33.
李兵 《驾驶园》2007,(7):84-85
5月10日晚上,四川省泸州市城区百子图大桥南桥头,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银灰色"起亚"轿车撞在桥头人行道坎上,致使驾驶员谭某当场丧生,女儿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轿车几乎报废.  相似文献   
34.
徐军  李晓磊  刘毅  张中跃 《上海公路》2007,(2):10-11,16
透水性人行道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趋势。在目前国内无明确的材料、设计、施工和检验方法的状况下,浦东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集透水、渗水、排水、保水功能于一体的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和排水系统布设方法,以及现场渗水性能的测试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上海地方交通》2006,(5):13-15
一、行人通行规定 1、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 正确。 2、行人横过车行道时,可以在行人过街设施内通过,也可以从人行横道线内通过。  相似文献   
37.
介绍旧桥改造施工的各道工序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8.
初到澳洲的那些日子.最喜欢于夕阳西下之时.站在当街的阳台上观看街景。看来看去.竟在滚滚车流中看出一道奇特的风景——每日下午五时半.必见一位骑自行车的华裔女士从公寓楼前缓缓驶过……在澳洲.骑自行车就已经够稀罕了.何况那车轮还悠悠旋转在人行道上。  相似文献   
39.
日本勘六桥     
日本勘六桥(Kanroku Bridge,见图1)位于福冈县直方市新町1丁目,横跨一级河流远贺川,桥长214 m,跨径布置为(36.8+43.0+52.5+43.0+36.8)m,是一座5跨连续PC箱梁桥。荷载为B活荷载,桥面全宽17.8 m,其中车道宽10 m,人行道宽2×3.0 m。在桥中部下游侧的人行道设置了圆形观景台。主梁为双主箱梁,箱梁为单室结构,梁高1.4~3.0 m(见图2)。下部结构为倒T式桥台+壁式桥墩,基础为?1.2 m和?1.5 m的钻孔灌注桩。  相似文献   
40.
为推进城市道路设计精细化转变,提升过街安全,近几年交叉口路缘石转角半径相应减小。为解决缘石转角半径减小引发的交叉口人行道空间大幅缩小问题,首先分析了决定交叉口人行道空间的三大因素,即通行空间、绿化空间与红灯等候空间。然后选取北京市典型交叉口,确定等候空间范围。最后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切角大小,给出不同缘石转角半径情况下,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得出结论:当缘石转角半径为5 m和8 m,人行道切角后退距离分别为5 m与3 m时,可以同时满足等候空间、通行空间及绿化空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