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1篇
  免费   283篇
公路运输   2018篇
综合类   1638篇
水路运输   754篇
铁路运输   581篇
综合运输   17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混填路基在我国西部山区已被广泛采用,但由于设计、施工规范不完善,路基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变形,导致路基开裂或失稳,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为了揭示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特性,为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依据,采用二维力学框架,进行了不同工况和不同压实度土石混填路基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再现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填筑高度和压实度是影响路基沉降量的主要因素;路基的施工期沉降远大于工后沉降,但施工期沉降的发展速度较快,工后沉降发展速度缓慢。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施工期沉降呈抛物线增长,工后沉降趋于线性增长;压实度不足时,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可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动力性能,进行船舶运输运动力学分析,构建不同参数环境下船舶运输前缘阻力的数值模型,采用阻尼力载荷评估方法进行船舶运输前缘阻力数值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延性力学评价的船舶运输前缘阻力仿真模型,构造船舶运输前缘阻尼的约束参量模型,采用刚度强化约束机制进行运动力学建模,结合自适应解耦构件力学评估方法,实现不同参数下船舶运输前缘阻力的数值量化评估和自回归分析,提高力学参量估计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船舶运输前缘阻力参数评估的准确性较高,实现对不同参数下船舶运输的运动力学优化建模,以此指导船舶流体力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分析城市新建地铁项目对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改善公交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 通的分担率,针对大连市新建地铁线路展开研究。以大连市地铁1 号线沿线站点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SP (Stated Preference) 调查方法,收集了300 名地铁沿线居民对常规公交以及新建地铁两种 出行方式的选择数据。通过建立二项Logit 模型,分析出行成本、换乘时间等选择方案特性变 量,出行特性变量以及出行者特性变量对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计算弹性值及模型 精度。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出行成本及换乘时间可有效提高地铁分担率。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 议:对于出行成本,可从出行者年龄及出行次数两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于换乘时间,可 从提高可达性、完善购票系统以及调整发班频率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04.
随着海事事故与海上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多,智能的监控方法成为降低海事事故,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普及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的扩建,又为智能监控提供了数据支持.鉴于此,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通航水域船舶信息的分布情况,根据其概率分布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从船舶航速、航向及距航道边界距离3个方面,构建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模型.最后,以成山角通航水域为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异常行为监测,减少海事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成山角水域船舶航行的特点,并对成山角定线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精细化需求预测是铁路提高收益的重要基础.本文考虑了铁路产品属性对于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构建具有一定偏好顺序的产品集合来表征不同类型的旅客.在此基础上,利用客票存根及余票数据,建立预售期内旅客选择过程的极大似然函数,求解得到不同旅客类型的出现概率.首先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的计算可行性,然后通过实证数据,估算了北京南至上海虹桥方向不同旅客类型在各时段的出现概率,进一步统计得到旅客在不同时段下铁路旅客buy-up行为概率及属性敏感度的变化,并提出一些可用于优化售票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在施工阶段处于复杂的受力状态,易出现局部破损现象。文章以深圳地铁5号线近接桩基时盾构隧道施工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对衬砌所承受的轴力和弯矩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究盾构隧道管片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建筑物的全风化花岗岩层中,管片脱出盾尾后桩基荷载将传递给隧道上部土体,最后传递至衬砌管片,管片环受到较大的附加应力作用;管片刚拼装上时试验环内力较小;当管片脱出盾尾时其内力达到最大值;稳定后的管片内力一般相较刚脱出盾尾时稍小。由于岩层破碎且极度发育,透水性好,孔隙水压力变化速度较快,且能较快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不同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影响区开口长度及流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2种断面形式的高速公路出口,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的开口长度,结合3种不同流量条件设计了18个不同的驾驶模拟场景。实验招募30名被试者开展模拟驾驶实验,提取不同开口长度及流量条件下各断面形式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轨迹、换道间隙的选择、减速度、最小 TTC (Time to Collision)等驾驶行为特性参数,综合分析基于驾驶行为数据对不同开口长度的行车风险。结果表明:两种断面形式下,开口长度对于车辆在开口段上的换道点选择存在显著影响;两种断面形式下,1500 m的开口长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驾驶人的换道需求;在换道间隙选择中,大都集中在5~6 s,分离式断面下的开口长度对于低于临界间隙的换道间隙出现的频次具有显著影响;流量及开口长度对于最大减速度及TTC最小值和分布位置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分离式断面下的最大减速度和最小TTC相较于整体式断面更小;此外,整体式断面中内侧3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分离式断面,分离式断面中外侧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整体式断面。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模式识别的船舶异常行为自动报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自行判断船舶异常行为,并根据判断结果完成自动报警,是现阶段船舶航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建立基于模式识别的船舶异常行为自动报警方法。通过识别相似度的确定、与船舶异常行为关系的确定,完成基于模式识别研究角度的确定。通过船舶异常行为聚类、聚类异常行为识别,完成上述方法的搭建,并确定该方法是否可以完成自动报警。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节省检测船舶异常行为所需人力资源,且提升识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监控量测作为确保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尤为重要。基于蓝牙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同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监测的具体特点,研发了一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监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监测作业流程作业项目的全覆盖,形成了“采集—运算—处理—分析—预警—消警”的闭合环路,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即时性,为推动工程项目的溯源化管理、无纸化监测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在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全线的推广运用,表明运用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监测水平,降低了监测成本,也规范了监测单位的作业行为,保障了监测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指导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10.
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了三跨连续刚梁柔拱组合桥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并且通过应用一些假设,推导出拱肋荷载分担比的力学表达式,同时讨论了对拱肋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因素,结果在为同类桥型的初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