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7篇
  免费   273篇
公路运输   1473篇
综合类   729篇
水路运输   1252篇
铁路运输   689篇
综合运输   9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5 毫秒
61.
采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全风化花岗岩的动强度和动模量,分析了动强度和动模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2.
采用沥青路面分析仪对5种沥青混合料进行APA高温浸水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浸水车辙深度与轮碾次数图形形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以K1、K2和转点为参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3.
此款专门为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精心设计、制作的“SIGMA FIT”手表,系以“设计新颖”、”多功能”(集“下拉菜单式指示功能”、“健身教练功能”、“显示和记录心脏、脉搏跳动频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及“使用方便”,为其最大特色。“SIGMAFIT”手表的市场零售价(厂家所建议的零售价)极低,仅为89.99美元,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64.
根据三滩黄河大桥横向预应力的特点制定试验方案与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在不同的荷载组合及不利工况时,横向无粘结预应力作用下箱梁的应力、变形特性,箱梁混凝土表面的裂纹扩展与分布规律及其承载特性。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连续刚构桥梁所采用的横向无粘结预应力体系可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5.
不同模型下的FWD路面模量反算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不同荷重等级下的FWD实测弯沉盆,进而比较了实测弯沉盆在反算过程中考虑土基非线性及动荷载因素时对路面各层反算模量的影响,得出三层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盆基于静力线弹性模型的模量反算结果会高估土基模量,低估基层模量,并解释了原因。  相似文献   
66.
金华江大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华东公路》2005,(5):50-54
斜拉桥的拉索锚固区是斜拉桥的关键部位,其受力相当复杂。目前我国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开始采用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体系,该体系突破了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金华江大桥采用了在箱型截面内布设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体系的斜拉桥索塔结构。介绍了金华江大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案、方法,并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有限元空间分析值及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成果,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最后对施工和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7.
郭健 《机电设备》2012,(Z1):57-58
介绍了化电动静作动器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以及对作动系统各部分数学模型进行了讨论研究。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表明电动静作动系统完全可以代传统的压作动系统。  相似文献   
68.
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GZH-5标段中DK32+300~DK32+927.303段为背景,通过2组模型试验,其中一组无超前注浆,另一组进行超前注浆,研究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及超前注浆对其受力变形造成的影响,最后,针对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提出几点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9.
魏瑶  夏琼  王旭 《铁道建筑》2020,(5):67-71
介绍铁路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动态变形模量的测试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动态变形模量的测试过程,分析承载板与土体接触压力、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动态变形模量的有效测试深度.结果表明:在承载板中心一定范围内,接触压力模拟结果较理论计算值大;土体的动弹性模量对接触压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路基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只发生弹性变形;动态变形模量与土体动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的模拟结果大于理论计算值;土体的泊松比对动态变形模量影响较小;动态变形模量有效测试深度建议取0.5~0.6 m.  相似文献   
70.
白杨河水库溢洪道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溢流堰泄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在急流收缩段形成了严重的冲击波,水流折冲形成水翅超出边墙,收缩段边墙高度不满足安全泄流要求。通过系列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优化,提出了增加WES堰泄流净宽度和收缩段长度,同时在收缩段设置一小于溢洪道底板坡度的正坡对称多边形孔板消除急流收缩段冲击波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泄流要求,急流收缩段内泄洪流态明显改善,折冲水流产生的水翅消除,收缩段水深低于各段泄槽边墙高度,满足安全泄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