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364篇
综合类   253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汽车与安全》2008,(11):71-71
有些途经车辆驾驶员将直行车道误以为是调头车道,导致影响其它直行车辆通行;有些途经驾驶员在不受信号灯控制的车道错误地按照信号灯通行。这两大错误使得上海逸仙路高架场中路下匝道处每到交通晚高峰,时见拥堵。  相似文献   
42.
主线道路西起G1501上海绕城高速公路,东至G15沈海高速公路,全长10.6km。位于青浦区。地面辅道西起山周公路,东至华徐公路,全长约8.04km。全线设置01501上海绕城高速、赵重公路、嘉松公路、G15沈海高速公路(含新府路东侧匝道)共4座互通立交。  相似文献   
43.
该文主要阐述了107国道跨金水路、郑汴路立产桥修建的必要性以及这两座立交方案设计的主要思路及要领。  相似文献   
44.
结合上海市诸光路通道工程隧道主线与下层匝道并行形成高低坑的工程实例,对基坑支护不同的计算方案进行比选研究,采用了一种合理的高低坑计算方案,同时在满足了基坑各项稳定性的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对比选取了高低坑工况下基坑所需的围护桩长,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吴斌 《交通科技》2012,(4):47-49
立交匝道桥由于其结构受力与直线桥存在差异,特别是由于弯扭耦合作用,其转矩通常比直线箱梁桥大.介绍了鹦鹉洲接线工程立交匝道桥的计算方法和特殊构造细节,如箱梁横隔板、抗扭钢筋、伸缩缝及支座选用布置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6.
昆明-玉溪高速公路鸣泉村互通式立交,是服务于云南滇东、滇南七个地州出省出边,集散交通的昆明市江湖在门,也是国道主干线GZ65和国道G213线交叉的枢纽共程。遵循结合远近发展,配合城市规划,敞开东大门,追求经济合理、美观的原则和思路,目前随昆玉六车道高速公路拓宽改建。  相似文献   
47.
以高速公路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车辆行驶路径及最小间距组成等,建立了考虑高速公路主线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过渡段及匝道设计速度等因素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值。模型计算值相较规范规定值更详尽,与不同匝道设计速度搭配取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8.
在过江通道资源紧张而交通量又过快增长的沿江大城市,采用双层公路桥梁建设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交通问题,但双层公路大桥势必会带来更复杂的交通组织,更高要求的交通疏解设计。该文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为例,通过采取合理布局两岸疏解立交匝道、完善配套道路、重视人行和非机动车慢行系统、因地制宜等对策措施,较好地满足了大桥交通疏解要求。  相似文献   
49.
以宁波市环城南路西延工程为例,统筹考虑功能需求、建设条件、近远期结合、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可供类似工程项目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0.
在立体交叉改造中,将不同高程上的交叉道路赋予各转向匝道,使之相互连通以实现交通转换,疏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流,是立交改造中的重点工程。以新城立交方案为例,将现状与规划结合,从功能需求、场地控制因素、交通特点等方面浅析新城立交相关转向匝道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