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38篇
综合类   133篇
水路运输   104篇
铁路运输   69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析了难降解高盐工业废水、工业园区污水的处理技术难点,初步探讨了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对接难题。以某制药厂废水和某造纸厂废水为例,分析了难降解高盐废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分析了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工业园区污水的几种模式,并以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城市高品质排水的技术可能性。最后,对污水处理商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2.
随着国际市场大力开拓,人们对色彩搭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端的染色技术在摩托车铝轮上的应用成为当前市场的迫切需要。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实质上就是水电解的原理。通过阳极氧化染色技术,可以提高摩轮产品的表面性能,改进涂装工艺性,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车轮涂装和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43.
本文对铸铁,蒸汽氧化的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工艺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工艺规范。  相似文献   
44.
45.
对影响生物膜内微生物活性的几个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并进行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COD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6.
根据闭式锻造精密工艺要求,介绍了精密成型感应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7.
铁碳微电解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用处理涂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碳微电解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用处理涂料废水。确定了微电解实验的最佳铁碳比和p H,并在最佳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一个运行周期(2 h)内COD、氨氮去除率及p H变化情况,微电解实验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43.71%、33.5%。生物接触氧化法COD去除率达到70.50%,出水p H、COD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8.
鉴于潍坊市虞河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10万m3/d)近几年的运行情况,进水水质远远高于设计水质,且出水水质COD和TN达标比较困难,因此需进行提标改造。在中试试验基础上,提标工程采用"深床反硝化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作为主工艺。提标工程完成后,虞河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验证了中试的试验结果,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为了有效降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优化了催化氧化反应器(DOC)辅助DPF再生的燃油喷射规律。采用AMESim建立了DOC和DPF模型,在Simulink中建立了发动机排放和DPF再生控制模型,将两个软件耦合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先缓后急的燃油喷射规律。结果表明:660是较为理想的DPF再生温度,优化后的燃油喷射规律能够大幅降低DPF再生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0.
前置DOC对SCR系统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装配前置DOC和无DOC的SCR系统柴油机进行稳态和瞬态试验,研究了前置DOC在不同循环状态下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DOC能显著提高SCR入口处NO2与NOx的体积比V(NO2)∶V(NOx),加速SCR反应,提高NOx转化效率,改善NOx排放;在ESC非怠速工况下,DOC对V(NO2)∶V(NOx)的影响会随着排气中氧含量和排气温度、空速的提高逐渐降低;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NH3对O2的选择性突然提高,V(NO2)∶V(NOx)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将减小;DOC内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有限,不足以提高SCR入口处排气温度,而DOC陶瓷载体的储热特性在瞬态循环下会对SCR入口温度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改善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