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189篇
公路运输   951篇
综合类   322篇
水路运输   219篇
铁路运输   616篇
综合运输   20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01.
102.
结合青岛地铁李村站地下空间设计实例,分析该车站地下空间功能,着重阐述了李村站的发展规划与商业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为实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下称“先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利用地下物流系统发展智慧城市配送的创新思路,可提升城市物流的运行效率,形成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支撑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以先行区的地下物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下物流规划建设可行性,得出先行区内的大桥组团适宜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的结论;对大桥组团内地下物流的需求进行预测,据此设计了地下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物流节点、物流廊道、运输设备和技术参数等;对研究难点——地下物流廊道建设形式开展了详细设计,以此制定了地下物流近期建设方案,为先行区的智慧城市配送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地下固定式架车机组是地铁车辆段的关键设备,介绍地下固定式架车机组的功能及组成,分析该设备在地铁车辆段土建及各系统设计时与各专业的接口,并提出设计时各专业间的设备界面划分,论述地下固定式架车机组的包容性设计,保证其施工图设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现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对软土地区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没有相应的指导意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工程案例调查,从软土主要分布区域,综合管廊分类,结构形式,沉降控制标准,软基处理措施等方面,对软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析不同覆土条件下汽车荷载产生的竖向作用力,明确了地下结构汽车荷载的等效作用力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汽车荷载对地下挡土结构产生水平向作用力的机理,对作用于地下挡土结构的汽车荷载取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1阴凉处停车相比于其他防晒方法,选择一个好的停放地点是最治本的一招。最好的防晒地点是地下车库,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车内温度升高,还可以保护车身漆面。因为紫外线会使车漆加快老化,出现斑点和褪色等现象。另  相似文献   
108.
采用flae^3d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内土芯的沉降及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外部荷载作用下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内土芯的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土芯底部以上2/5的墙身范围内,其数值大小沿深度方向呈近幂函数形态分布。墙内土芯顶部反力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承台板下土芯的中点处最大...  相似文献   
109.
依托陕西延安延河大桥扩建工程,介绍了紧邻旧桥的新桥的井筒式地下连续墙施工与现场监测,布设内力和位移测试元件,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并结合土压力盒测试元件分析了墙周土体的土反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0.
魏赟 《路基工程》2015,(6):128-132
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无支护条件下某水电站左岸#1尾调室在两种施工方案下穹顶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1尾调室穹顶围岩的应力分布特征、变形特征、塑性区分布特征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说明了两种开挖方案下围岩可能会出现的破坏特征。计算结果表明:与开挖方案1相比,开挖方案2不存在第3步开挖后的顶拱的应力集中和边墙的应力松弛问题,同时不会加大穹顶变形稳定问题,推荐采用第2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