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3篇
  免费   489篇
公路运输   3509篇
综合类   2775篇
水路运输   3675篇
铁路运输   1772篇
综合运输   291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461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688篇
  2007年   597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标准解读(续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 7.3.2联结装置中应有缓冲装置,其特性应能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缓和冲击。该装置承受的能完全复原的最大冲击速度为5km/h。 新增条文。原标准4.2条虽然提到“列车在以相对速度5km/h冲撞下不出现残余变形”,但没有明确缓冲装置的技术参数。目前不同车型的车钩缓冲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速度差异较大,北京地铁目前大量运用的车辆基本仍为全动车.车钩缓冲器能够承受的最大冲击速度为3km/h。  相似文献   
112.
CDMA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分集技术是提高下行链路容量和抗多径衰落干扰能力的有效技术之一,介绍了发射分集的基本概念,开环和闭环2种发射分集技术。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介绍了RPR、MPLS的基本概念及技术优势,以及目前支持这两种技术的MSTP设备现状,并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张浩  兰峰 《汽车科技》2007,(3):37-41
一个芯片上封装多个核心的新的处理器设计方式,成为了处理器微体系结构设计的趋势所在。介绍了多核处理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产品,简析了各种常见的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讨论了各种多核处理器中的技术以及其相关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5.
考虑车体弹性的铰接式高速车辆模型及响应计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引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对高速铰接式车辆进行建模及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建立了计及车体弹性效应在内的多体系统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与多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相互修正,为车辆动力性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TD-LTE(分时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实际测试数据,证明TD-LTE技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大带宽传输能够实现多业务承载,具备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业务整合的条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的安装要求,说明T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专网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噪声仿真软件VA one建立了电力机车司机室侧窗玻璃的统计能量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厚度的单层玻璃、不同中间空气层厚度的双层中空玻璃以及夹层玻璃的隔声量,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夹层玻璃的隔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8.
将大功率双向变流器(又称PWM整流器)应用到城轨牵引供电系统,可实现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牵引供电、稳定直流网压,以及对交流系统无功补偿的功能,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双向变流器的功能特点、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在北京地铁10号线的现场试验数据,证明了其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9.
TOD 本身作为高强度开发的地区,具有空间组织方式相对复杂、功能多元丰富、空间服务半径人性化等 特点,这将在理论上建构起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新图景。回顾 TOD 的相关理念及典型图示,试图从空间句法的 角度剖析 TOD 的空间模式与内涵,以此分析 TOD 作为单纯的交通节点与活跃的场所中心的区别。探讨 TOD 适 用于跨越空间的超链接隧道与强化多层折叠空间的精细化转换的区别,以及 TOD 推动随机个体吸引点的体验与 促进复杂空间结构的集体呈现的区别,这些都能刻画真实 TOD 的某些景象。而空间句法则提供一种思考和验证 的定量工具,从物质空间构成、交通出行模式、社会功能组合、人类行为感知等角度,描述这些复杂而有趣的 TOD 建构过程,寻求 TOD 所带来的空间价值溢出,优化 TOD 本身的空间体验行为。研究表明,空间句法将为 TOD 的空间动态营造提供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0.
弓网电弧模型及其电气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止弓网电弧侵蚀受电弓和接触网,避免其对机车设备和环境的电气干扰,保证机车可靠受流,针对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弓网电弧问题,从电气特性角度进行研究进展综述。首先,讨论弓网电弧的产生机理,归纳电弧的各种数学模型和弓网电弧特点。同时,从高速铁路弓网电弧的电气特性入手介绍当前国内外弓网电弧的电气侵蚀、电弧能量、电气干扰和电弧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从电气特性角度,指出弓网电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