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316篇
综合类   117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272篇
综合运输   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南省长沙市万家丽路220 kV电力隧道盾构下穿长沙地铁3号线施工中,为确保盾构安全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提出袖阀管竖向注浆加固、袖阀管竖向+斜向注浆加固、袖阀管竖向+斜向注浆加固+四周帷幕注浆加固3种加固方案,并采用MIDAS GTS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注浆方案可保证盾构安全下穿长沙地铁3号线。  相似文献   
62.
63.
通过一个在湖旁用暗挖法修筑的浅埋富水隧道的实例,阐述在湖旁修筑浅埋富水地下隧道的暗挖技术。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广东韶关至花都段花岗岩地段钻孔岩芯特征的相关分析,揭示了该花岗岩地段球状风化具有“上小下大、上多下少”的地下分布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65.
深圳地铁八百城东-华侨城区间阳隧道穿越小沙河采取了降水、地表注浆加固、小导管深孔注浆、大管棚、信时仰拱、钢筋格栅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等技术措施,安全顺利地通过小沙河段,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钛酸酯偶联剂改善花岗岩与沥青粘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采用了钛酸酯偶联剂改善花岗岩与沥青的表面特性,使花岗岩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达到了3~5级,尤其,当沥青中掺加0.45%(按沥青质量计)的钛酸酯偶联剂时,花岗岩与沥青的枯附性可达到5级,且与未使用钛酸酯偶联剂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相比,其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显著提高,同时,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7.
别岩槽隧道穿越茨竹垭大断层的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别岩槽隧道茨竹垭(F1)大断层的地质背景、岩体构造、地下水等地质特性,详细论述了穿越该断层的相关工程措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注浆预支护、加强型复合式衬砌等,重点提出了帷幕注浆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岩溶富水区深埋水沟排水隧道注浆圈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罗禄森  阳军生  张峥  李林毅 《隧道建设》2018,38(11):1793-1799
为合理确定深埋水沟排水方式下隧道注浆圈特征参数,以某岩溶富水区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流固耦合计算模型,针对其注浆圈参数进行合理探讨,研究注浆圈厚度、注浆圈渗透性对隧道涌水量、衬砌水压力、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注浆圈厚度或降低注浆圈渗透性可降低衬砌水压、控制涌水量、保障结构安全,但并不代表实际工程中注浆参数需要追求最值,而应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选取相对合理的注浆参数;结合模拟计算结果与同类工程案例,建议依托工程注浆圈厚度以5~6 m、渗透性比值以注浆前的1/50(渗透系数为2×10-6 cm/s)为宜,并应结合实际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合理确定现场注浆参数。  相似文献   
69.
段春明 《中外公路》2021,41(1):154-158
以富水砂砾层某城市下沉式隧道深基坑临近河道施工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软件建立深基坑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河道不同水位作用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变化规律,并研究深基坑坑外加固措施对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富水砂砾层下地下水位变化对深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地层未加固时深基坑施工安全水位宜控制在地下9 m,高于安全水位时,需采用坑外加固措施;坑外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显著提高围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深基坑坑外加固的合理宽度为6 m,深度为24 m;增加加固深度对控制基坑稳定性影响较宽度更为有效,在实际注浆设计时应以控制注浆加固深度为主;采用坑外加固措施后基坑施工完成时监测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25.5 mm,基坑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70.
8号斜井及正洞富水软弱破碎地质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及右线正洞富水软弱破碎地质围岩段的施工技术,总结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