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312篇
综合类   291篇
水路运输   220篇
铁路运输   71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发19号文发布之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港口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航运要素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航运发展环境逐渐完善。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展如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全球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方向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为此,在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内涵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42.
金晖 《水运工程》2008,(6):13-17
围海开发是一项投资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开发的目标是在围区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综合开发效益.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对围海工程进行规划和经济评价,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43.
以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瑞士选手费德勒与西班牙选手纳达尔的对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资料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选手双方进行技术统计分析,对两者所运用的各项技术及其得分情况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三叉沟泥石流成灾历史及研究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和物源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表明三叉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可能性大。进而对其泥石流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泥石流形成特征及威胁对象分布,提出了"梳齿坝+修建非全防护排导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中外公路》2012,(1):189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交通运输厅日前共同签订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着手共建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大宗战略物资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主要城市群间"2h城际交通圈"和至周边城市群"3h高铁交通圈"。据介绍,此次四省合作的第一步,就是打通部分省际高速通道的"断头路",  相似文献   
46.
《中国水运》2011,(1):66
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本刊讯(记者黄迪)2010年12月28-29日,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十二五"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  相似文献   
47.
综合分析了铜鼓危岩带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后,采用半定量危险性评价方法分析得出该处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且危险性较大;运用Rockfall模拟崩塌堆积区域与真实的区域吻合度可以达到83.33 %,说明坡面还原系数的选取不仅应参考已有经验值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8.
数据     
《中国海事》2012,(8):3
490万公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90万公里。同时积极发展水路运输,完善港口布局,提升沿海港口群现代化水平,推进航运中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