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篇
  免费   169篇
公路运输   1032篇
综合类   938篇
水路运输   427篇
铁路运输   234篇
综合运输   1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超限运输,是指运输车辆运载的车、货总质量,轴载质量或者外廓尺寸,超过了公路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现有公路技术荷载标准(空间)规定的一种违法运输行为。这种违法运输行为给公路及公路交通事业造成的渐进式隐形损害和道路交通安全危害是巨大的,并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如何根治超限运输这一"社会顽疾",从源头上消除超限运输产生的土壤和生存条件,必须对超限运输形成原因、过程、危害程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现行国内外公路隧道照明理论局限与不足的基础上,首先将交通量由小到大变化的曲线依次划分为0、a、b、c共掣个点,o点交通量为0,c点达到最大通行能力,a点和b点分别为交通自由流和拥挤流的临界点;其次分析分段交通行为、行车速度、安全距离与照明亮度需求的关系;最后提出考虑了交通流构成并满足停车视距的公路隧道照明亮度需求确定方法,其照明设计参数停车视距,融合了交通量、行车速度,安全距离,更符合行车实际情况,既保障了行车安全,又实现了照明节能。  相似文献   
993.
北京市老年人出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及出行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北京市60岁以上部分老年人进行出行调查。调查包括一日出行情况、个人家庭基本属性、主要日常活动、出行意愿四项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北京市老年人的总体出行特征和不同属性的老年人出行特征,老年人主要日常活动的活动频率、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出行方式,日常出行所面临的困难及改进老年人出行环境应关注的事项。  相似文献   
994.
正倾废公约第35届缔约国协商会议于2013年10月14至18日在伦敦召开。由缔约国通过的1972年倾废公约1996年议定书修正案新增了6bis条款。该条款规定缔约国禁止从海上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人工构造物放置物质入海,修正案附件4列出了禁止的海洋地质活动,除非该活动或活动的内容获得许可。海洋地球工程被定义为"海洋环境中的故意行为来控  相似文献   
995.
回头曲线路段的轨迹曲率特性和汽车过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山区公路回头曲线上的车辆轨迹特性和驾驶行为偏好,通过实车路试采集了自然驾驶习惯条件下回头曲线路段上的车辆行驶轨迹线和轮迹线-车道线的横向距离等参数,基于实测数据计算了轨迹曲率,分析了轨迹曲率与道路设计曲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轨迹曲率变化模式,提出了轨迹等效半径的概念,研究了回头曲线路段的切弯行为和典型过弯方式. 研究发现:1) 回头曲线的入弯、弯中和出弯均可见严重的车道偏离. 2) 入弯时汽车在缓和曲线之前便已进入曲线行驶状态,出弯时车辆轨迹曲率在驶出缓和曲线之后的直线上降低至0,轨迹曲率的变化率要低于缓和曲线的曲率变化率;左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要低于右转轨迹的曲率变化率. 3) 左转轨迹曲率的幅值回头曲线中部低于或者接近道路设计曲率,右转轨迹曲率则高于道路设计曲率. 4) 左转弯的轨迹等效半径要高于弯道设计半径,右转弯轨迹半径最小值和均值普遍则低于设计半径. 5) 驾驶人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弯方式来实现回头曲线路段轨迹半径的增加和最大化,但需要侵占对向车道. 6) 驾驶人切弯时,左转弯的轨迹半径增量要高于右转弯的轨迹率半径增量,即车辆左转驶入回头曲线是更容易取得切弯效用;在大头线、平头线和小头线(转角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80°) 3类回头曲线中,小头线和大头线上的切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共享汽车作为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行性,在大连北站、长春西站和哈尔滨西站3个高铁站的候车厅内对出行者随机抽样,进行行为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与意向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RP)的组合问卷调查,并建立多项离散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对影响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出行时间、费用和押金均对出行者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共享汽车产生负效用;选择共享汽车进行高铁站接驳出行的出行者主要特征有年龄为18~30岁、与他人结伴出行、日常出行方式为私家车、高铁出行目的为旅游、月收入较高、喜欢开车、接驳出行距离较远等."高铁+共享汽车"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但是目前受访者对共享汽车的使用率和了解程度均较低,需要加大共享汽车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其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影响,但现有成果主要研究疫情爆发期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少有分析后疫情阶段的出行行为.本文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及Logit 模型,研究后疫情阶段新冠病毒,老年人个人统计学特征,老年人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等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距离出行中,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出行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新冠疫情和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老年人使用公交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两个因素也影响老年人外出概率和使用公交的概率.  相似文献   
998.
考虑可预约和不可预约公共停车设施共存情况,制定停车许可证动态最优供给策略.构建随机最优控制模型以实现系统总时间损失期望值最小化,利用动态规划原理推导出最优性条件,即哈密尔顿-雅克比-贝尔曼方程,采用一种预设最优值函数方法得到动态最优供给策略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动态最优供给策略为一个反馈控制,即车辆排队时间的函数;依据排队时间是否存在,动态最优供给策略分为两种情况.以北京市国贸地区为例进行蒙特卡洛实验可知:相较停车许可证完全供给策略,动态最优供给策略可节约时间0.45~1.94 min/veh;随着停车许可证用户行为不确定性增加,动态最优供给策略节约时间的平均值上升,变异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999.
网约共享出行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移动互联出行方式,产生 了海量庞杂、异质多源、大尺度时空关联的交通大数据,蕴含能够描述复杂交通系统供需态势的 丰富信息。从网约共享出行行为机理、平台管理优化、政府监管政策、系统仿真优化等4个方面, 综述了国内外网约共享出行研究的基础理论前沿和交通运输管理实践成果,归纳总结了其中存 在的问题。通过移动互联交通大数据,分析网约车乘客和司机的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特征辨识及 外部性,追踪城市个体和群体的出行行为演变规律,揭示网约共享出行系统供需平衡和网络均衡 机理。研究解决网约共享出行供需的时空效应及短时预测问题,优化网约共享出行平台定价策 略,提高平台匹配和调度效率,实现供需时空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智能体仿真、基于活动的仿 真、数据驱动的仿真等技术手段对理论结果进行模拟推演和优化验证,为政府制定相关监管政策 和平台优化运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支持。并面向复杂动态移动互联环境,展望了亟 须开展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取自动驾驶环境下驾驶人接管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使用驾驶模拟器和眼动仪进行自动驾驶环境下驾驶人接管试验;采集了11个受试者对5种接管情境的反应数据,包括车辆运行数据和眼部运动数据,并调查了受试者的个人属性;基于实测数据定性分析和情境差异定量分析的结果,利用AMOS软件建立了描述驾驶人接管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纵向接管行为、横向接管行为和眼部运动行为是3个潜在变量,找到可以表征这3个潜在变量的9个观测变量;根据修正指数多次修正得到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由此获得表征驾驶人接管行为的各变量间的关系及对应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接管自动驾驶车辆的全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感知反应、减速避让、加速回升、稳定恢复以及稳定运行;当左前方车辆汇入当前车道,此时驾驶人接管风险较高;横向驾驶行为与纵向驾驶行为、眼部运动行为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和-0.223,纵向驾驶行为与眼部运动行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2;平均速度、总体横摆角均值、一秒内扫视时间可分别高度解释驾驶人接管自动驾驶车辆时纵向、横向及眼部的潜在行为。可见,此模型能有效揭示驾驶人接管自动驾驶车辆的整体行为与局部行为,有助于改进人机交互模式与自动驾驶接管请求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