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118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31.
十九世纪末,澳大利亚汹涌澎湃的民族主义浪潮催生了淘金文学,彼时淘金文学中的华人书写反映了作家们深陷民族主义语境无法自拔的政治立场。文章聚焦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时代以来的淘金文学作品,探讨当代澳大利亚淘金文学如何通过解构刻板印象、颠覆二元对立和转换凝视主体等不同路径将淘金华人再历史化。在解构中重构淘金华人的文学现象表明,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支持文学作品尝试解构早期备受压迫的少数族裔群体形象的同时,还试图归还淘金华人的历史言说之权,促进其从历史后台慢慢走向前台,推动种族歧视双方走向历史和解。  相似文献   
23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以质量为生命线,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依托内涵式发展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利用其融贯东西的课程优势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中,最为有效可行的途径便是通过课堂内外的文学导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导入英语课堂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233.
该文藉由对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缘起入手,对中国生态文学特别是西部生态文学的创作及批评现状,西部文化语境中的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研究价值,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价值体系的重建,西部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和批评家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4.
基于20世纪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而走向热潮的生态文学以生态主义作为主导思想,而生态主义的基本价值尺度是生态伦理与生态正义,这就促使生成生态伦理。生态伦理的文学镜像必然要求解构人类中心主义,这也必然引发两个层面的巨变:一是在现实层面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二是在文本层面上对传统经典文学的检讨与反思。文学镜像通过干预和建构的途径实现生态伦理的镜像性意义。  相似文献   
235.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政治意识形态史.由于百余年来中国历史经受的特殊语境,文学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不断遭遇强调和放大,而文学的审美艺术性却持续遭受遮蔽和贬抑.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参与市场经济的文化建构,制造了消费主义"现代神话",孕生了多元共生、异质呈现的"新意识形态"."新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通过传媒无所不能的神话演绎,解构了旧意识形态历史存在的合法性."新意识形态"文学语境导致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发生重大转移,文学生态表现为多元流向的生长性.  相似文献   
236.
彭召 《摩托车信息》2007,(16):20-21
宗申快乐100是一款中意合璧的典范之作. 意大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她不但产生了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音乐、美术、文学等作品,集欧洲各国文化风情于一身,而且还产生了令人陶醉的足球,令人痴狂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237.
目前,在理工科院校高年级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程还是一种尝试。笔者认为,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在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及写作能力上,进而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将他们已有的语言能力转化为交际能力方面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因此,为达到外语教学的最高目的之需要,有必要在理工科院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238.
兰文君 《中国海事》2009,(12):65-65
“如果有一天小女儿问我,爸爸去哪里了?我会告诉她,你爸爸是属于大海的,有海的地方就有你爸爸。”他的妻子这样说。是的,他属于大海,属于他热爱了一生、深深眷恋的那一片蔚蓝。现在他融入了那一片蔚蓝,永远地与祖国的蓝色疆土为伴。阳光下,浪花熠熠生辉,奔腾着,跳跃着,急切地想要向我们倾诉,他是怎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239.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阐释《补天》所蕴含的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揭示了鲁迅重构神话《补天》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40.
人物名片:红孩,著名作家、学者,20世纪60年代生于北京。《中国文化报》文学副刊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散文集《东渡东渡》《运河的浆声》,话剧《白鹭归来》、电影《风吹吧麦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