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9 毫秒
5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疫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疫情报告有 3大系统 :(1)全国疫情报告系统 ,简称“大疫情”报告系统 ;(2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3)单病种监测系统。这 3大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在非典之前 ,对传染病控制起了重要作用 ,但在非典防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为疫情报告系统存在着多头管理 ,有必要建立一套从上到下垂直的 ,不受地方干扰的疫情报告系统 ;二为把发热及SARS纳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进一步完善周报、日报、零报 ;三为加强单病种监测。发热病例与SARS病例疫情报告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52.
抄袭风气和同质化竞争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两大病症。小到一张薄薄的CD唱片、一本不足100页的畅销图书,大到高精尖的IT科技产品、最新的生物医学成果,都受着这两种顽疾的折磨。这两种病症像恶性传染病般遍布在中国市场经济触及到的各个领域,有百年历史的自行车行业自然也难幸免。在展会上我碰到了一些在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企业,每每谈及这两个话题,他们总是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愤懑与无奈。但是,他们中有些企业追求创新,不愿降低品质而应和市场因同质化竞争引发的价格大战,自带镣铐的他们该在市场如何起舞?  相似文献   
53.
54.
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效果的系统表达方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指标体系;①铁路重点传染病防控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②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传染病管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疫情处置、运行支持保障等4项职能指标.突发疫情现场处置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组织决策指挥效能、疫情现场处置效能、善后恢复评估效能等3项职能指标.铁路突发传染病疫情影响评估指标,由健康和生命损失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社会损失指标和疫情损失影响率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55.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和铁路车站、列车以及铁路单位内部发生重大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的事件。它不但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不确定性、危险性大等特点,还具有受时空条件限制,应急处理迟缓、人群的流动使危害迅速扩散等特殊性。  相似文献   
56.
为全面掌握青岛铁路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青岛铁路地区1956—1995年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划分为4个时期进行分析。40年间共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6879例,死亡122例。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基本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居多,与计划免疫有关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7.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传染病或病原体认识能力明显提高,新传染病和再出现传染病是受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的,就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流行现状,结合新世纪传染病的发展趋势,从成立应急反应小组,建立紧急报告小组,制定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世纪传染病控制的应急对策,本文根据传染病S-I传染过程建立常微分方程,用数学分析对模型进行求解,找出平衡点,并预测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传染高峰、流行过程,寻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8.
晚点传播理论是铁路列车运行图优化和行车指挥的基础理论。本文基于武广高速铁路运行实绩,建立晚点传播的SIS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平稳性理论探索系统内晚点传播的最终趋势。模型通过晚点有效传播率、治愈率、增晚率和恢复率四个指标将状态变量和过程变量相结合,刻画了晚点传播的完整演变过程。系统内基本再生数小于传播阈值,因此在无重大干扰的情况下,预测晚点情况将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