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此文针对目前6-DZM-20电动车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这一原因,从设计上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3-DZM-20Ah电池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可减少极板的高宽比,降低极板厚度和电解液分层引起的浓差极化,提高极板特别是底部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32.
极化是电磁波的一种矢量属性。不同目标对极化波的散射特性与目标的形状、材料、空间位置分布、运动状态以及入射电磁波的频率都有密切的关系。论文从最简单的复杂目标(两点散射模型)出发,利用几何绕射理论(GTD模型)建立了极化宽带散射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极化散射特性随入射电磁波频率变化的规律,并用矩量(MOM)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这对雷达目标的成像、散射特性的测量以及目标识别的描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套管腐蚀及屏蔽影响现场实验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模拟工程实践状态条件下,穿越管段套管腐蚀及屏蔽影响现场实验研究,阐述了套管对阴极保护电流屏蔽作用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验证了套管中安装牺牲阳极对于减缓屏蔽影响、提高保护效果的重要作用;根据理论研究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套管腐蚀状况和屏蔽影响的判别和推荐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4.
大型钢质储水罐的内壁要受到水中腐蚀介质 ,如Cl- 和SO4 2 - 的腐蚀。尽管有防腐涂层保护 ,但由于涂层在水流的冲刷和浸泡下 ,会逐渐老化而失效 ,产生裂纹和孔隙 ,使罐内壁产生局部腐蚀。为减缓和克服水对罐壁的腐蚀 ,介绍了强制电流法阴极保护在大型钢质储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刘晖 《铁道勘察》2013,(4):19-23
简要介绍了在VirTuoSAR中利用TerraSAR影像建立立体模型并进行1∶10 000地形图试生产的技术路线和基本方法,并对试生产成果进行分析及精度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在西部受云雾影响的高山地区可以使用TerraSAR进行1∶100 000地形图的生产。  相似文献   
37.
以东北铁路区段客、货流密度、线路矢量数据和东北城市(地级以上)的人口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克吕金插值方法分析东北铁路客、货运输的空间极化格局,并借助于GIS手段,利用空间相关分析、时序分析与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形成该格局的主要动力机制。分析认为,1990~2005年,东北城市发展、区域经济与人口增长是铁路运输空间极化的主要动力。客、货流密度极化的动力机制有所不同,货流密度的分布受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影响较大,整体性和层次性较多,并形成以哈尔滨和沈阳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而客流密度的分布受4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影响较强,形成以哈大线、沈山线为主轴的屋脊状格局,比较简明。并且,东北区域的发展促进货流密度的空间极化,而对客流密度的空间极化有减缓作用。铁路提速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等因素,对东北铁路客、货运输的空间极化格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提出了一种描述铁电液晶(FLC)介电各向异性的电路模型.分析了FLC介电各向异性对开关响应时间、特征时间、特征电压和极化反转电流的作用,以及铁电扭矩和介电扭矩对光透射率的影响。模拟分析显示,延迟时间随驱动电压幅度变化存在最小值,特征时间(特征电压)随二轴参量的提高而增加(减小).随二轴参量增大,介电扭矩的贡献将超过铁电扭矩;相应的极化反转电流由双极性转变为单极性;透射率无”明态”和”暗态”的交替,且峰值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39.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及其缓蚀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结构特性、常用的合成路线及其工业化应用的背景.在模拟油田注水环境下,应用静态失重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了IMC-5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添加浓度情况下的对低碳钢(A3)腐蚀的缓蚀效率,确定了最佳添加浓度,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咪唑啉缓蚀剂系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对舰船RCS基本统计量进行归类和分析,以桁架式和封闭式桅杆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快速多极子方法,对其在各种极化组合下的单站RCS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桅杆的RCS随雷达波入射姿态角有较多的起伏,且幅值较大,RCS序列密度峰值偏向低于平均值方向.封闭式桅杆比桁架式桅杆的整体的隐身效果更好,但在当舰船处于最不利角度时封闭式桅杆的隐身效果并不一定占优.RCS分布在不同极化方式下均存在差异,在进行桅杆隐身设计或分类识别时应不建议考评单个极化方式,但可忽略交叉极化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