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02篇
  免费   766篇
公路运输   12622篇
综合类   8770篇
水路运输   7361篇
铁路运输   6298篇
综合运输   1417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540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865篇
  2014年   1499篇
  2013年   1488篇
  2012年   1800篇
  2011年   2068篇
  2010年   2030篇
  2009年   2215篇
  2008年   2685篇
  2007年   2303篇
  2006年   1954篇
  2005年   1929篇
  2004年   1671篇
  2003年   2488篇
  2002年   1615篇
  2001年   1670篇
  2000年   1105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440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预制管廊接头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理论尚不成熟,对接头受力性能的认识尚不清晰。为研究预制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平潭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以典型的双舱和三舱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为例,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程序建立预制管廊接头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管廊接头的抗剪性能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实用的管廊接头等效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设置剪力键时接头的极限总剪力降低了11.1%,设置剪力键能够明显地改善接头的抗剪性能;接头剪切强度和剪切刚度均与预应力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效界面模型可以比较合理地模拟剪力键接头的抗剪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22.
23.
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的优劣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提高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合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客流衔接换乘的系统分析,从多维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评价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在遵循方案评价基本原理及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逼近理想点排序法的评价方法,用于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方案的评价,建立城市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4.
针对双电机混动车辆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串并联驱动模式的切换需求,通过分析双电机混联构型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协调控制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切换控制方法.将串联到并联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工作点转移、离合器结合、动力源切换三个阶段,将并联到串联切换过程划分为动力源切换、离合器打开、发动机工作点转移三个阶段,能够实现串并联驱动模式的顺利切换,同时上述切换阶段划分也能较好的支持串并联切换过程中的切换意图改变操作.最后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实车验证,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小于8.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串并联切换控制方法能够完全支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串并联切换.  相似文献   
25.
川藏铁路建设面临着涉及专业广泛,施工条件恶劣等诸多挑战,导致技术接口繁多且管理难度大.川藏铁路修建的桥梁总数超过120座,铁路桥梁工程与其他工程的技术接口便成为川藏铁路接口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升川藏铁路工程质量,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采用结合三角模糊数确信度(triangular fuzzy number certitude degree,TFNCD)算子的模糊决策试验评估实验室(fuzzy DEMATEL)方法对川藏铁路桥梁与其他工程的技术接口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隧连接与路桥过渡段对技术接口系统的影响最大,应分配更多的资源以确保工程质量;电力、通信、信号电缆的上下桥预留等技术接口有极强的相似性,可以采用类似的管理方法,提高技术接口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6.
徐敏 《水上消防》2020,(1):22-27
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在海上构筑的德政工程,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救捞践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承担国家指定专项任务和国防交通战备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救捞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救捞摄影以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特点,受到救捞部门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推动救捞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客车技术》2003,(2):46-46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