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258篇
综合类   147篇
水路运输   36篇
铁路运输   40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显微测量技术及对数应变的计算方法,测出16Mn钢的硬化系数及硬化指数。为该材料裂尖端附近应力,应变场的理论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82.
海马汽车2007年推出了海马3,并在同年的上海车展上展出了代号为H11的两厢版本。经过一年多的等待,H11终于在2008年的广州车展上发布,正式命名为:欢动。相对于海马3而言,欢动不止少了个尾厢,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也经过改动,而且增加了一个亮点——CVT变速器。  相似文献   
83.
《驾驶园》2010,(1):21-21
进口起亚SHUMA中文名叫“速迈” 在广州车展开幕当天,上海,北京车展上备受瞩目的跑车KOUP首次以中国地区的命名“SHUMA正式亮相.展会现场隆重揭晓了该车的中文名:“速迈”。此车还别出心裁的以进口韩国DIY车饰装点内部空间,个性化的装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84.
汽车上的传动系部件,因其壁厚较大多采用铸件,对板厚超过3mm,抗拉强度(σb)超过600MPa的高强度钢板,经冲压成形后,利用其析出硬化元素进行加热硬化,分析郑料温度对析出硬化的影响;加Cu钢板的析出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析出硬化量的影响,原轧制加Cu钢板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强度等同或高于Nb系,冷加工后的析出处理可使疲劳强度大幅升高,用实机轧制和的加Cu钢板,适用于自动变8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支座。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欧米茄与摩托车的神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力 《摩托车》2012,(9):22-27
说起摩托车,立刻就让人想到那群皮衣皮靴、墨镜打扮的"机车族"以及他们胯下的"机械宠物"。这个拥有金属质感、优美线条的重金属坐骑是无数男人对于力量和自由的终极梦想。发动机的轰鸣在刺眼的阳光中呼啸而过,空气中掀起阵阵尘嚣。转瞬间,只剩下沉闷的回声在寂静的路途中飘荡……这,就是摩托车的性格。米茄与摩托车手的交汇,让这样的经典组合又融合出了冒险与奢侈的味道。  相似文献   
89.
在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中,X射线能谱的多色性将导致重建图像出现“杯状”伪迹,降低成像图像的质量,为降低这种影响,推导出了一种基于FBP算法的射束硬化优化方法(FBPbasedoptimization,IFR),并利用自行研制的某型弹药无损检测设备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消除射线硬化的影响,有效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90.
裂纹尖端塑性区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大小与其三维约束状态有关,而三维约束状态不仅与板厚还与外载荷、材料性质有关.因此不论是薄板还是厚板,用平面应力或者平面应变来模拟其状态都有局限性.现阶段对于三维约束状态下的裂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准确计算塑性区大小的公式.文章用有限元对小范围屈服下,含Ⅰ型中心穿透裂纹板裂纹尖端的三维塑性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硬化指数、屈服强度以及泊松比对塑性区大小的影响.计算从平面应力逐渐过渡到平面应变,结果与现有理论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进而给出了一个计算裂纹尖端塑性区大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