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72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为了对相关热轧工艺制度的确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氮合金化HRB500E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运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分析了不同的应变量、应变温度、应变速率对试验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并与普通的钒微合金化HRB500E钢进行了对比. 依据试验结果,以Avrami 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两种试验钢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分数曲线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两种试验钢的应变量在0.4~1.0区间递增,应变温度在950~1 100 ℃范围内递增,应变速率在0.1~1.0 s?1范围内递增时,其t0.5值(再结晶完成50%所需要的时间)均分别随之减少,再结晶速度加快;其中,应变量及应变温度对试验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较为显著,应变速率次之. 在应变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氮合金化HRB500E钢静态再结晶进程滞后于钒微合金化HRB500E钢. 检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222.
氮在包气带中迁移和转化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一种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物,其污染地下水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排放的生产和生活废水的垂直渗透。本研究利用系统规划模式,通过对嘉峪关市的土地处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对水流和氮的迁移与转化的二维模型,该模型从总体上综合了饱水带与包气带区域的特点,所建立的模型结合存在于土层中的氮转化理论,如矿化作用,固化作用,淋滤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整体模拟是在耦合所有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用于模拟铵氮和硝氮从表土层向潜水层仿中小学层的迁移,污染系统在垂向可分为三层:耕作层,下包气带和含水层,在利用系统动力学平衡基础上,整体模型的求解便转变为对一组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通过模拟预测数据与实测的数据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能够可靠的模拟出氮的各种形态在土壤和地下含水层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223.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开发的几种新型的工艺和技术,最后认为A/O、A^2/O、CAST等工艺技术成熟,运行简单可靠,在我国的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4.
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受到广泛关注,对MBR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不断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MBR工艺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以提高MBR工艺污染物降解率为目的,对实验室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论述和探讨.文中提及膜污染、脱氮除磷效率低、污泥粒径小、活性降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5.
盖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156-158,183
芜湖市某污水厂现状规模10×104m3/d,出水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出水水质达地表准Ⅳ类水标准。通过方案对比研究,对现有生物反应池好氧段进行重新划分,部分划分为缺/好可调区,部分投加好氧悬浮填料,强化硝化反硝化过程,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可为污水处理厂地表准Ⅳ类水提标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