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0篇
  免费   77篇
公路运输   1251篇
综合类   753篇
水路运输   37篇
铁路运输   85篇
综合运输   9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城东大道为徐州三环东路中部自西向东引出的放射线,全长12 km,沿线与多条横向路、地铁、河道,以及京沪高铁、徐淮高速相交,重要节点多、景观要求高。介绍了主线桥梁各节点设计、沿线5座立交桥设计和老桥拼宽设计。设计方案在优化结构设计的同时,注重细节处理和建筑景观考虑,并深入研究了在施工及今后运营阶段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阐述了匝道变速车道设计、匝道线形指标检验及端部竖向设计等技术性问题,指出了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结合扬州市金湾路快速路的工程概况与建设背景,论证了工程的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重点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功能定位,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标准、总体走向布置、横断面以及立交节点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4.
城市立交接地匝道接地位置的选择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匝道甚至立交的通行效果.针对此问题,结合昆明二环石闸立交接地匝道设置工程实例,首先,对平交口进口道及出口道的匝道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确定接地匝道离地面平交口的最小距离.然后,对如何合理布置匝道口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对匝道口在横断面上靠左、靠中、靠右设置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接地匝道的接地位置对匝道的通行效果影响很大,接地匝道的匝道口应与地面平交口保持一定距离,并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将接地匝道口布置在道路横断面中最合适的位置.从工程实例的效果看,匝道通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史静  沈穗娜 《中外公路》2011,31(4):309-314
依据影响互通式立交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汽车行驶特性和驾驶员反应特性,对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长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计算得出了合理的变速车道长度.弥补了JTG D20- 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长度规定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6.
该文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对宁波市钟包立交工程建设的特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介绍了该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并对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为类似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单车道高速公路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可以描述匝道交通行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高速公路匝道交通仿真实验,发现高速公路主线交通饱和度、匝道交通流量以及匝道交织区长度是影响高速公路匝道交通汇入主线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匝道流量控制在频率低于10s/辆且交织区长度设置在125~150m范围内时,匝道交织区承受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8.
109.
鄢启和 《公路工程》2009,34(4):101-105,121
八斗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与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交叉的枢纽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至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其设计方案经过反复比选优化,日臻完善,介绍本枢纽互通的设计过程及施工图设计,为今后合理解决多肢交叉的枢纽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工程为莆田市荔园路、城港大道和荔城大道3条主要骨干路线的交汇点及重要交通转换枢纽。对道路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介绍,对交通流量和流向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各个方案进行相关因素比选,最后确定立交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