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01篇
综合类   79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41.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构造模态柔度差及模态柔度差曲率指标为损伤识别参数.选取简支梁桥为数值模拟算例,对单位置及多位置损伤识别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两个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态柔度差曲率指标更适合于结构的损伤位置识别.  相似文献   
242.
介绍了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概念,同时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程序,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减隔震装置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并与板式橡胶支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后,该桥桥墩的位移和内力得到了有效的减小,取得了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43.
简要论述了基于动力特性试验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运用该方法,结合某简支梁桥动力特性试验结果对该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自振特性进行计算,其计算频率和振型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桥梁结构实际工作状态,文中所采取的建模方法及基于动力特性试验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4.
为改善模态分析方法应用于减隔震规则桥梁的计算精度,以高速铁路典型简支梁桥为研究背景,基于位移反应谱提出一种能够考虑高阶模态的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强震记录调整后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与现有的基于加速度反应谱和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单模态简化分析方法进行计算精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单模态分析方法,考虑了高阶模态后的基于位移反应谱多模态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基于加速度谱的单模态分析方法严重低估了墩顶位移,误差超过60%;仅考虑基阶模态的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分析方法将低估墩底剪力,误差超过30%,造成设计偏于不安全;而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多模态分析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算各项地震响应参数。  相似文献   
245.
为研究远场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的搭接长度需求,基于ANSYS软件建立多跨简支梁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远场地震动特征对简支梁桥搭接长度和结构弹塑性的影响;利用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分析简支梁桥在不同墩高、跨径下的搭接长度。分析研究表明:各国抗震规范搭接长度计算公式中,中国和日本规范搭接长度计算公式比较保守,美国东西部的抗震设防标准不同,规范计算的搭接长度差异较大,AAHSTO规范约为Caltrans规范的3倍;远场地震下的搭接长度设置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当PGA为0.1g、0.15g、0.2g和0.25g时,2号桥墩墩底的弯矩和剪力最大,其塑性铰最大转角分别为0.007 39,0.007 93,0.023 2 rad和0.021 2 rad,均小于极限转角;在远场地震动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墩梁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16.6,18.7,26.2 cm和28.5 cm,占规范计算值的19%、21%、30%和32%;现有抗震规范中的搭接长度计算公式过于保守,应当结合地震动特征进行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246.
黄跃  张美涵 《公路》2023,(3):190-195
超高性能混凝土(简称UHPC)以自身超高的强度、韧性、耐久性等特点,提高了建造超大跨径、超长寿命桥梁的可能性,开创了“细、薄、巧、轻”的混凝土结构,彻底告别了“肥梁胖柱”。境内外对UHPC在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尚处试验阶段,未进入全面应用阶段,UHPC在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通过TDV和MIDAS结构计算软件对境内某40 m跨径节段预制拼装PC简支梁进行UHPC应用设计,优化断面几何尺寸、预应力体系布置、转向细部构造设计。与原设计相比,混凝土用量减少1/3,截面更纤薄美观;全桥采用体外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数量为原设计的28.6%;结构受力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在细部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大尺寸剪力键、加劲肋类型转向块,便于节段安装和预应力转向。研究成果可为UHPC在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7.
首先分析了材料性能对桥梁承载力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扩大既有桥梁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然后,通过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库进行训练完成桥梁承载力权重系数估算,并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承载力预测,通过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研究利用BIM二次开发研发桥梁承载力评估与预测系统。结果表明,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长,钢筋对桥梁承载力的贡献相较于混凝土而言明显降低,材料退化对抗弯承载力影响最大;桥梁配筋面积对抗弯、抗剪承载力影响最大;当数据库的数据较少且预测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多层隐藏层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更有效;当数据库的数据庞大且预测精度要求不高时,采用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