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69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AAS) is used to help patients who are in severe incontinence. It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aken outside with patients. The second is implanted in the bodies to provide independent evacuation for patients. It is powered through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mission by the first part. There are two sensors in the second part. One sensor measures the pressure in the cuff-clamp around the recta. The other measures the pressure of the recta. As soon as the pressure measured by the later reaches the threshold, a signal is sent out to patients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alarm patients preparing defecation. Patients can give a start signal to begin defecating after they are ready. And they can also give a signal to stop defecating like a healthy person. With the aids of the novel medical device, patients can defecate as a healthy person.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is AA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108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从随机化原则,将54例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A组),另54例分为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每次复查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d logue scale, 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椎体的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 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而切口长度相较于A组则更短(P<0.05)。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术后和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明显低于A组(P<0.012 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但Wiltse入路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减少,且切口长度小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低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Y型纳米骨板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OLP)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应用价值,并作近期疗效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Y型纳米骨板EOLP治疗MCSM患者79例,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颈椎X线的颈椎曲度变化及C5椎管矢状径,了解椎管维持和扩大情况;利用术前、术后颈椎MRI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程度;借助三维螺旋CT观察开门侧及门轴侧的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0.4±7.9)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6±1.3)分,术后6个月为(14.3±1.5)分(P<0.05),JOA改善率为(68.6±15.8)%;术后随访X线片及三维螺旋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开门侧骨质愈合不明显,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8.9±1.1)mm,术后6个月为(15.1±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为(70.8±22.3)%;术前颈椎曲度为(14.8±7.0)°,术后为(15.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型纳米骨板EOLP在MCSM中应用安全、有效,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即刻固定,也为后期开门侧骨性融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调查与分析不同时段的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行CABG的8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出院前)和术后12周患者在复查或上门回访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进行追踪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2周CABG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平均分低于正常人群(P<0.05),术后12周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术后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12周总生存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健康和躯体角色术后2周较低,随着时间延长术后12周后明显好转,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得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453,P<0.01)。结论:CABG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水平术后2周最低,随着时间延长12周后明显好转,二者有良好的相关性,故应对此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告1983年10月至1993年5月期间我院27例冠状动脉架桥(CABG)手术。其中1987年前1例,1987年后26例。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证实病变。采用自体大隐静脉(SVG)和(或)左乳内动脉(LIMA)作移植血管。全组死亡2例(7.4%),1987年后26例中死亡1例(3.8%),25例成活,随访5月~6年。心绞病消失率约88%,心功能改善至Ⅰ纹21例(84%),Ⅱ级4例(16%).全部患者恢复工作,提示CAB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 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采用PCD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中出血及住院总时间。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状况的改善。同时,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的改变并统计椎间隙截面骨水泥分布率。结果 27例行PCD手术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1.85)d,手术时间单节段(32.3±4.51)min、双节段(53.6±12.17)min、三节段(74.4±6.33)min、四节段(90.0±10.36)min,术中出血量(6.11±4.97)mL,较传统椎间融合术有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的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脊椎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影像学方面,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改善,同时操作节段椎间隙中切面骨水泥...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陕西省汉族人群血浆miRNA-491-5p水平和miRNA-491-5p(has-miR-491-5p)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改变与早发冠心病(pCAD)发生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pCAD病例270例,对照组30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has-miR-491-5p靶基因MMP-9rs1056628的多态性,同时比较各种基因型与pCA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rs1056628位点存在A-C多态性,与CC基因型(发生率42%)相比,携带CA、AA基因型的个体冠心病的发生率为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携带CA/AA基因型冠心病在低水平总胆固醇(TC)、较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人群中的患病风险降低更为显著。结论 has-miRNA-491-5p靶基因MMP-9rs1056628C-A多态性改变可降低pCAD的发生率,携带C等位基因是p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