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研究miR-195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iR-195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以及克隆筛选技术,建立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并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等进行鉴定;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检测不同细胞系的肿瘤生长能力。结果通过测序及序列比对,证明miR-195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成功构建,实时定量PCR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miR-195高表达HepG2细胞株miR-195表达量为对照培养HepG2细胞株的2 000倍(P<0.01);植瘤实验证明,miR-195高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过程。结论作为抑癌的miRNA,miR-195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ng-2和VEGF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下调,其在1.0μg/mL组作用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3.33%、40.00%,灰度值分别为167.43±12.44和169.05±15.5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HSP70ASODN)联合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联合化疗药物在肝癌细胞增殖方面的差异。结果检测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24、48、72、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23±0.043、0.468±0.015,0.394±0.045、0.663±0.026,0.526±0.021、0.793±0.041,0.616±0.016、0.899±0.044(P均<0.05)。检测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ADM的敏感性,24、48、72、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157±0.021、0.421±0.037,0.394±0.045、0.574±0.037,0.293±0.036、0.637±0.019,0.302±0.023、0.658±0.038(P均<0.05)。结论 HSP70ASODN能增强化疗药物对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HSP70ASODN联合多药化疗优于联合单药化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乙烷硒啉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和Lewis肺癌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肝癌(H22)和Lewis肺癌模型,每种属60只,分别设为5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CTX)和乙烷硒啉3个剂量组,每组12只.于接种肿瘤第2天至第8天5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60mg/kg CTX及25、12.5、6.3mg/kg乙烷硒啉.停药3d后(第11天)每组处理一半动物,计算抑瘤率,并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另一半动物观察生命延长率.结果 乙烷硒啉在25、12.5、6.3mg/kg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2.5%、43.6%和30.2%,生命延长率分别为56.6、38.7%和14.2%;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43.8%、29.6%和18.9%,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7.3%、17.9%和6.3%.乙烷硒啉各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25.0mg/kg组出现S期阻滞(P<0.05).结论 乙烷硒啉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和Lewis肺癌具有抗肿瘤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其抑制肿瘤作用显著增强.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周期,导致S期阻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6.
雷帕霉素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对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H_(22)肝细胞癌株,分别与RPM、CsA、FK506和5-Fu共同孵育48 h,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H_(22)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体内实验建立H_(22)肝细胞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同时完成C57BL/6→BALB/c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模型.给予RPM、CsA、FK506和5-Fu灌胃,观察皮片存活情况.获取实验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计算各组肿瘤体积,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剂量为0.01、0.1、1 mg/L的RPM对对数生长的H_(2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抑制H_(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较其他免疫抑制剂组显著减少(P<0.05).体内实验显示给予1.5 mg/(kg·d)和4.5 mg/(kg·d)的RPM与5 mg/(kg·d) FK506、20 mg/(kg·d) CsA的皮片存活时间相等,而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剂量RPM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血清中的VEGF含量(P<0.05),同时瘤组织内的MVD显著减少(P<0.05).结论 体外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RPM具有抗免疫排斥和抗肿瘤增殖的特点,可能在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取材标本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并分析表达变化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MMP-9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47.42%、(1.95±1.61)分,远远大于对照组的0(P<0.05)。肝癌组的glypican-3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59.79%、(2.21±1.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0.83±1.23)分(P<0.05)。肝癌组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癌分化情况、有无肝癌癌栓,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可用做为肝癌患者早期检测指标,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7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相应的75例对照进行了HLA检测和遗传度调查。结果表明: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Bw39抗原频率明显升高(Fisher P<0.01,Pc>0.05);而Bw60、Bw35抗原频率明显下降(Fisher P<0.01,Pc>0.05)。从群体遗传学调查证明了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患者的肝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qRT-PCR检测SNHG5在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SNHG5敲除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系,qRT-PCR验证敲除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干细胞瘤球形成实验检测肝癌干细胞的形成与增殖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MT与干细胞调控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48例肝癌患者中,SNHG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肝癌的肿瘤大小、HBV感染、病理分化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细胞水平,敲除SNHG5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uh7的侵袭迁移能力和干细胞球数量及直径;同时SNHG5敲除组E-cadherin表达明显增高,而N-cadherin和干细胞调控基因OCT4、SOX2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NHG5在肝癌中高表达,敲除SNHG5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与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敲除SNHG5促进肝癌细胞系EMT的逆转、降低肝癌干细胞特性获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