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62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退变髓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与退变髓核细胞并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胶原蛋白Ⅱ(collagenⅡ)的表达;分别采用20、40、60、80μg/mL的黄芪甲苷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MTT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α)的表达及其乙酰化和磷酸化水平;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β-galactosidase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髓核细胞相比,退变髓核组织中坏死细胞更多,且collagenⅡ表达降低;细胞经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处理后,40μg/mL黄芪甲苷不仅能显著提高退变髓核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而且能上调细胞中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和PGC-1α磷酸化水平,下调PGC-1α乙酰化水平,增加SOD和ATP含量,降低MDA和β-galactosidase含量。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 探讨青岛地区婴幼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是否存在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354、395位点突变及其基因型频率,为婴幼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建立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组47例,均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确诊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年龄0—5岁),甲状腺显像证实腺体位置及发育基本正常,排除甲状腺异位及缺如的病儿。对照组100例,为在本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儿(年龄0—5岁),排除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家族史。采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hNIS基因片段。其中由于T354P基因突变本身并没有形成酶切位点,本实验采用错配的PCR技术,扩增片段长度为202bp,包括完整的外显子9。取PCR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酶切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G395R基因突变的研究扩增片段长度为370bp,包括外显子9、10。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BspPI),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无论试验组或对照组,在hNIS密码子354位均以纯合子ACA出现,在hNIS密码子395位均以纯合子GGA出现。G354P突变及G395R突变在本研究的147例对象中均末发现。结论 通过对47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其中包括1对双胞胎姐妹,另有两名患儿近亲中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hNIS基因突变分析表明,hNIS基因T354P、G395R突变不是引起青岛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基因芯片技术在COX10等无精症患者相关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生育者睾丸组织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并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分别抽提正常生育者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中mRNA制备探针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二者表达谱差异情况 ,并对其中明显下调的COX10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通过人基因芯片筛选 ,获得 12 0条与无精症相关的基因 ,其中明显下调的基因COX10与人类精子调控关系密切。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正常生育者与无精症患者睾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 ,高敏感性 ,快速高效等特性 ,可用于筛选和研究无精症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阴囊冷敷贴联合敏感抗生素对存在精道感染因素的死精子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来我中心男科就诊,精液常规检查2次以上确诊为死精子症、且行精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选择药敏结果中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阴囊冷敷贴及左卡尼汀口服液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每日冷敷贴使用次数不同分为实验A组(1次/d)和实验B组(2次/d)。选择单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分别统计治疗4周、8周及12周不同组患者的精液细菌培养转阴数和精子参数改变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145例,按随机化原则分实验A组49例,实验B组49例,另有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第4周,实验组在禁欲时间、细菌培养转阴、精液pH、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精子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精子存活率方面,实验B组(53.1±14.1)优于实验A组(46.2±16.4,P<0.05)。治疗第8周,细菌培养转阴数实验组(74/98)高于对照组(26/47),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4,P<0.05)...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3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前分为中药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20).子宫内膜作为在位内膜标本,腺肌瘤作为异位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在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IMP-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9/TIMP-1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CA125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可能通过下调MMP-9/TIMP-1的比值及降低血清CA125水平来控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种植侵袭.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接受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同时一期联合斜外侧入路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行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进行腰痛及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对比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0.0±2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6.8±21.6)mL。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6.8±1.6)分、(5.6±1.8)分和(57.6±13.4)%下降至随访时(1.5±1.0)分、(1.5±0.9)分和(13.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36的生理方面总结(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和精神方面总结(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评分分别由术前(27.3±11.8)分和(52.4±14.6)分上升至随访时(57.6±10.5)分和(76.1±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较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3D打印椎间融合器上下界面融合率为10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该项技术可为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CT影像资料及三维重建斜矢状位图像分析髂嵴对腰5-骶1(L_5-S_1)经椎间孔穿刺置管可行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腹盆腔CT检查的无腰椎和骨盆骨性病变及局部软组织病变的30~50岁成年人的CT影像资料及重建目标斜矢状位图像,根据穿刺置管可行性将入组测量样本分为可穿刺置管组(Ⅰ组)和不可穿刺置管组(Ⅱ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影像图像中穿刺头倾角(α)、髂骨外展角(β)、髂嵴间距离(a)、骶髂关节间距离(b)、S_1椎体上关节突高度(c)、髂嵴高度(d)及斜矢状位图像中S_1椎体上关节突高度(c’)之间的差异,分析相关影像指标、斜矢状位图像中髂嵴对穿刺置管的影响。结果影像测量结果显示,Ⅰ组与Ⅱ组的高、低髂嵴例数分别为117/58 vs.63/0,男性/女性为64/111 vs.56/7;Ⅰ组影像测量指标α、b、c高于Ⅱ组(34.77±4.86 vs.31.11±5.16,P<0.001;137.19±19.24 vs.128.56±20.73,P=0.003;14.34±2.38 vs.13.02±2.68,P<0.001),而d低于Ⅱ组(27.51±6.73 vs.37.65±6.3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CT重建方法分析发现,斜矢状位中c’与CT扫描冠状位中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9±2.53 vs.13.93±2.40,P=0.465)。结论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术前可以更加全面、有效评估髂嵴对L_5-S_1行椎间孔穿刺置管的影响,髂嵴"内聚"程度和髂嵴高度是评估的关键因素,髂嵴外观为"宽"且"低"时,穿刺置管更容易,因此,女性可成功穿刺置管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60.
晕动症是评价汽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有效提高乘客抵抗晕动症的能力,提高其在汽车上的舒适性,研究了汽车上引起乘客的晕动症的因素的问题,通过对晕动症模型的建立,并对其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晕动症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降低晕动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汽车舒适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