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3篇
  免费   514篇
公路运输   2783篇
综合类   1428篇
水路运输   1062篇
铁路运输   1627篇
综合运输   31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人理论上分析服三向应力状态下土工织物的变形特点并设计了一种新的气压破试验装置,给出了部分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2.
天津港突堤转角处高桩码头后承台构件相对错位破损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天津港多个突堤转角处的高桩码头岸坡变形比较明显,导致码头后方承台结构构件出现明显的相对错位、变形等破损情况,严重影响了码头结构物安全。通过对破损状况的调查统计,总结出了破损的特点,对破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原型观测和数模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原型观测结果表明:码头岸坡内的淤泥质粘土层为水平位移最明显土层,靠近挡土墙的大部分桩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向陆侧倾斜,这与实际见到的桩端倾斜状况完全相符。数模计算结果除验证了原型观测的结果以外,还发现仅在后方堆场堆载工况为最危险情况,是造成岸坡变形和后方承台构件相对错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薄会申  李铂 《铁道勘察》2007,33(3):59-61
系统介绍了地基系数如与变形模量Ev及动态变形模量Evd三种测试方法,通过对三种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65.
建立了前轮定位角与前轴主要机件磨损与变形间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方法可指导对汽车前轴进行不解体诊断。  相似文献   
66.
数字正射影像是重要的数字产品之一,其应用已相当广泛。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数字正射影像常会发生变形。影像变形会对其应用产生不利后果。因此分析变形原因、控制影像变形,在具体实践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7.
乌鞘岭隧道F_7断层围岩工程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大地构造、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断层、极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支护措施、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造成F7断层带隧道大变形的原因,针对活动断层带隧道大变形防治中有关技术问题对设计思想进行探讨,总结出活动断层带隧道设计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8.
通过分析基坑桩锚支护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支护桩刚度及锚杆预应力对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控制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9.
竖向接缝对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施工因素讨论连续刚构桥竖向接缝对成桥后期挠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施工质量下竖向接缝剪切徐变对后期挠度的贡献.对提高接缝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以实际施工中拟定的双侧壁导坑加拱部跳挖法为基础,采用开挖分步相同、开挖顺序不同的三种施工工法。工法一和工法二均先开挖左侧壁导坑,再开挖右侧壁导坑,工法一先开挖两边,再开挖中间,工法二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工法三的左、右两侧导坑同时开挖,拱部土体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对三种施工工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洞周塑性区及洞周变形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认为工法三最为不利,工法一是最优的。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工法二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工法,该工法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沉降控制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认为:若地面有建筑物需要保护,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导坑,拱部也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