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123篇
水路运输   40篇
铁路运输   179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在地铁道岔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是采用地面路网规定的尺寸 ,但是地铁车辆轮对尺寸单一 ,应规定相应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尺寸 ,这样可放宽道岔有关的维修允差 ,减少维修工作量 ,使地铁道岔的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2.
刘瑞珺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3):85-87,106
提供QoS保障是Ad Hoc网络研究的重点,而MAC协议是上层应用的服务质量能否得到最终保障的一个关键因素。详细分析在Ad Hoc网络的MAC层提供QoS保证的各种机制,针对现有的CTS/RTS资源预留方案主要基于单信道的,提出一种基于双信道的QoS资源预留方案,并使用OPNET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对比双信道和单信道下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53.
为选取合适的公交客车座椅布置匹配公交线路,阐述了公交客车站立密度的调查方法,提出了公交客车站立密度和调度发班间隔的计算模型,通过参照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站立密度阈值范围规定,分析了所调查的7条线路站立密度分布的合理性和变化特征.通过不同发班间隔和座椅布置来适配固定客流,分析了站立密度随发班间隔和座椅布置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站立密度适应系数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数理特征,对比了不同座椅布置车辆适配平峰客流后的适应状况.结果表明,"轴距1+1 ,后通道2+2"能够较多地释放出有效站立空间,5人/m2以上的站间数比重最小,体现了收敛状态,能在满足较短站立时间的同时使乘客能够获得座位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54.
为进一步协调县域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与公交高效化运营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后的公交时刻表至关重要。以县域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合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公交时刻表编制方法。通过人工调查法获取客流信息,建立客流处理模型,获得最大断面客流量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客流需求法建立数学模型,求得发车时间间隔并优化。最后,通过比较验证获得最终的公交时刻表。以池河至石泉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为例,改造后的公交时刻表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从而证明该时刻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5.
合理的发车间隔对于快速公交车辆发挥其高效、经济和环保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快速公交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发车时间约束、车辆台数约束,建立了快速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然后采用二进制编码,运用单点交叉和基本位变异的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最后以兰州市首条快速公交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不同时段下快速公交的发车间隔.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可行,对实现快速公交科学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6.
6区间闭塞部分 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7.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15-15
自地铁5号线开通和新票制票价实施以来,地铁全线网客流不断攀升。为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北京地铁公司将地铁13号线每天17:00至19:30晚高峰期间的行车间隔从5min缩短至3min30s。既有的地铁1号、2号、13号和八通线4条线路客流平均增长33%,13号线和八通线客流增幅分别达到了40%和50%。为满足乘客的出行需要,北京地铁已经将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由3min缩短为2min45s,2号线最小间隔由3min30s缩短为3min,13号线和八通线最小行车间隔由4min缩短为3min30s。  相似文献   
58.
对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追踪间隔时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350 km/h的客运专线区间、站内接车及发车等情形的列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的计算,分析列车运行速度、追踪运行间隔时分与列车加速度、减速度、车站咽喉区长度和道岔号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列车的加减速性能、车站咽喉区布置等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59.
路段上短时间区段内交通量预测ARIMA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用于路段上小时间间隔里交通量预测ARIMA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其参数标定、检验、预测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二灰碎石基层厚度对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陈荣生 《国外公路》2001,21(2):34-36
根据某高速公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二灰碎石的厚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形成的影响,研究认为合理的二灰碎石厚度与分层施工的时间间隔能有效地减少路面病害,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施工装备水平下二灰碎石基层厚度采用20-30cm是不合适的,且施工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最佳间隔为10-18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